[发明专利]阵列基板的扇出线结构及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1983.6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9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杜鹏;施明宏;姜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邢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出线 结构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阵列基板的扇出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是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组件,在背光模组的配合以及驱动电路的驱动下,液晶面板能够显示出图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100上设置有TFT阵列区域120,TFT阵列区域120内布满了信号线,驱动电路板130通过扇出线11(fanout line)将阵列基板100的信号线13与驱动电路板130的焊脚12连接,而扇出线11的设置区域则称为扇出区14(fanout area)。
由于焊脚12紧密排列而信号线13分散排列,也就是说焊脚12到信号线13的距离各不相同,这样扇出线11设置之后就造成了电阻不均的情况,不同长度不同电阻的扇出线会使信号的波形发生变形,从而会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扇出区高度小、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显示效果更优秀、边框更窄的阵列基板的扇出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阵列基板的扇出线结构,包括:布置在阵列基板扇出区的第一扇出线以及第二扇出线;所述第二扇出线底部设置有附加导电膜,所述附加导电膜与所述第二扇出线的第一导电膜之间形成一个用以减小扇出线之间的阻抗差异的附加电容,所述附加电容的大小由所述附加导电膜与所述第一导电膜之间的重叠面积确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出线、第二扇出线内仅设置有一层第一导电膜。 扇出线采用单层导电膜可以在液晶面板的制程中更好的避免发生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
优选的,所述附加导电膜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宽度。这样制程中可以更容易实现,并且保证附加导电膜与所述第一导电膜重叠的宽度不变。
优选的,所述附加导电膜为宽度不变,沿所述每条第二扇出线的走向铺设的多条走线,其中,不同长度的第二扇出线底部铺设的附加导电膜的长度不同。覆盖宽度相同,从而可以根据扇出线长度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覆盖长度,这样可以方便计算对应的覆盖面积,进而获得相应的附加电容值。
优选的,所述扇出线底部铺设的附加导电膜的长度为:
L22=εr1d2(L12-L22)/L2(d1εr2-d2εr1);
所述L1为所述第一扇出线以及第二扇出线中任选的一条扇出线的长度,该L1长的扇出线为参照线,所述L2为所述第二扇出线的长度,所述L22为所述长为L2的扇出线底部铺设的附加导电膜的长度,所述εr1为液晶面板中液晶层的相对介电常数,所述d1为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所述εr2为所述第一导电膜与所述附加导电膜之间的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所述d2为所述电介质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参照线为所述第一扇出线以及第二扇出线中最长的一条。利用最长的扇出线作为参照,以计算其它扇出线所需要的覆盖面积,而最长的扇出线由于本身电阻较大,不需要再增加附加导电膜。
优选的,所述附加导电膜为同时覆盖多条扇出线的导电膜区块。这样可以避免制造复杂的掩膜图案,在制程中更方便实现。
优选的,所述附加导电膜与所述第一导电膜之间的电介质为钝化绝缘膜。钝化膜拥有良好的绝缘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出线以及第二扇出线中,两个端点的直线距离比其它扇出线的两个端点的直线距离小的扇出线设置有用于加长该扇出线的绕线部。由于扇出线对信号波形的影响是电阻R以及寄生电容C的综合影响,扇出线信号延迟的时间常数为τ=RC,需要使每一条的扇出线的信号延迟的时间常数相等,则可以同时对电阻R以及电容C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工艺要求、设计要求以及产品要求,而对电阻R直接调整的话则可以通过增加扇出线的长度实现,本方案则是通过既增加扇出线的长度,又 设置附加电容来实现各扇出线之间的阻抗差异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1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