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7239.9 | 申请日: | 2013-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2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汤侑颖;陈安正;邓雅薇;周诗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尤其是涉及一种表面边框区具有按键或者可以显示特定图案的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信息产品上,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为了兼顾美观与便利,显示面板的周边可能会设置触控式按键来让使用者进行操作。目前较流行的设计方式是当信息产品处于操作模式时,利用背光使这些按键具有发光按键的形式,而当信息产品处于休眠模式时,使这些按键因没有背光而只在信息产品表面约略显示出按键图案,甚至隐藏于信息产品表面。为了达到上述功能,制造商必须在按键背侧特别涂布导光膜,以在操作模式下使按键的图案有均匀的亮度。此外,为了达到在休眠模式时隐藏按键图案的效果,导光膜的颜色需要与信息产品表面其它不具有按键的部分有类似的颜色,因此制造商必须花额外的时间去比对或调配导光膜材料的颜色。由上述可知,传统使用导光膜来制作发光按键的方式无法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与时间,仍须业界进一步研究改来的结构与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利用遮光层来提供触控显示面板表面的按键的发光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多个触控感应单元、遮光层、第一图案化遮光层及显示模块。其中,基板具有显示区与环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且非显示区包含至少一第一图案化透光区。触控感应单元设置于显示区。遮光层覆盖于基板的第一图案化透光区,并具有第一透光率。第一图案化遮光层部分覆盖遮光层,且未设置于第一图案化透光区内,并具有第二透光率,其中第二透光率实质上小于第一透光率。显示模块设置于基板上,且触控感应单元位于基板与显示模块之间。
本发明在触控显示面板的包含按键图案的第一图案化透光区内设置遮光层,并利用第一图案化透光区与非显示区的其它部分的膜层总厚度与透光率的差异,可以在有背光的情况下使按键图案透光率较高而呈现发光按键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不需额外在按键背后另外涂布导光膜,可以有效节省制造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为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制造工程与结构示意图;
图6为遮光层材料的透光率与膜厚关系的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在待机模式下的外观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在操作模式下的外观俯视示意图;
图9至图11为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触控显示面板 12:显示区
14:非显示区 16:第一图案化透光区
20:基板 20a:下表面
20b:上表面 22、22’:遮光层
24、24’:第二图案化遮光层 26:第一图案化遮光层
28:触控感应层 30:触控感应单元
32:遮蔽层 38:框胶
36:显示模块 40:开口
42:触控按键 46:第二图案化透光区
50:开口 T1:遮光层厚度
T2:第二图案化遮光层厚度 T3:第一图案化遮光层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至图5是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工程与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可应用于可携式信息产品中,例如智能手机,但不以此为限,其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显示接口的装置中。触控显示面板10包含基板20,其具有显示区12与非显示区14,且非显示区14较佳为环绕显示区12。非显示区14包括至少一第一图案化透光区16,其中,第一图案化透光区16可视为预定制作触控显示面板10的按键或商标等图案的发光图案区,举例来说,第一图案化透光区16具有类似于房子的图案,表示在其对应位置会设置具有回到主画面(home)功能的按键。此外,基板20上非显示区14内第一图案化透光区16以外的其它区域都可以视为遮光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72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控制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下一篇:用于监测车辆故障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