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钵苗移栽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0551.5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9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强;马锃宏;李伟;李南;李涛;农克俭;耿长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钵苗移栽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旱地农作物主要靠播种栽培。随着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育苗移栽的优越性日益凸显。原因在于:育苗移栽可改善作物栽培农艺;提前农作物播种期、延长农作物生育期;有助于壮苗、保证幼苗存活率;提高农作物抵抗寒冷、干旱、盐碱和病虫害的能力。一言概之,育苗移栽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在实际应用中,育苗移栽技术适用于玉米、棉花、甘薯、甜菜、蔬菜、烟草等多种农作物。
然而,现在育苗移栽大部分需要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重复性高、工时消耗长,增加了劳动力成本投入,降低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为此,市场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旱地移栽机,但每种机型只能移栽特定的一种或几种农作物,通用性不强。而且,大部分旱地移栽机结构复杂,推广使用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钵苗移栽机,它具有通用性较强,且结构简单,利于推广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钵苗移栽机,包括主架,所述主架上设有:
——滚筒,该滚筒位于该主架的前部;
——传输带,该传输带和该滚筒联动,且该传输带前端高、后端低;
——开沟植苗器,该开沟植苗器前部设有开沟器,该开沟器后部设有落苗通道,且该落苗通道的上端连接该传输带的后端;
——座位平台,该座位平台位于该开沟植苗器上方;
——镇压覆土轮,该镇压覆土轮和该开沟植苗器相配;
——调高轮,该调高轮位于该主架的后部。
所述传输带和该滚筒的联动方式为:该滚筒的中心轴上固定有大链轮,该传输带的上端套绕在一带轮上,该带轮不可旋转的套在一传输主动轴上,且该传输主动轴上固定有小链轮,同时,该大链轮和该小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且该大链轮和该链条的外侧咬合,该小链轮和该链条的内侧咬合。
所述大链轮和该链条的外侧咬合且该小链轮和该链条的内侧咬合的实现方式为:该大链轮的两边侧分别设有一固定中间链轮以及一活动中间链轮,且该固定中间链轮、活动中间链轮均与该链条的内侧咬合。
所述活动中间链轮能够活动的实现方式为:该活动中间链轮位于一摆杆上,该摆杆铰连于该主架上,且该摆杆连接有调节螺栓。
所述带轮不可旋转的套在该传输主动轴上的实现方式为:该带轮的侧壁上螺接有紧固螺钉。
所述传输带为同步带,且该传输带外侧面设有凹凸齿,同时,该传输带的外部固定有张紧折板,该张紧折板上设有调节槽,该调节槽内滑动连接有和该传输带的外侧表面相配的尼龙轮。
所述开沟器的入土角为75°、迎面切角为45°,且该开沟器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
所述落苗通道包括:2个侧板,该2个侧板的中间前部设有前挡板,该前挡板的后方位于该2个侧板之间设有后挡板,同时,该侧板的前部下侧向下延伸形成有回土挡板,且该前挡板和该回土挡板的后侧边之间的距离为8~12mm。
所述后挡板包括横向移动挡板,该横向移动挡板的前部设有竖向移动挡板。
所述镇压覆土轮包括“V”型双轮,且该“V”型双轮铰连在该主架上,同时,该“V”型双轮和该主架之间设有调高螺栓。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通用性较强,且结构简单,利于推广。本发明的钵苗移栽机的滚筒在拖拉机的拖动下向前滚动,经过链传动后,该滚筒带动传输带运动,该过程中,坐在座位平台上的操作者均匀的投放钵苗到运动的传输带上,而传输带输送钵苗到开沟植苗器的入口,钵苗自由下落到开沟形成的沟槽中,在开沟回流土壤和镇压覆土轮的作用下完成钵苗栽植。这样的钵苗移栽机无需采用复杂的电子控制等方式,从而结构较为简单、操作较为方便。而且,该钵苗移栽机的移栽行距、株距均可调节,亦可通过调节开沟植苗器上的落苗通道大小等参数来适应不同农作物的移栽,从而通用性较强,极具可推广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滚筒和传输带联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传输带及其连接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开沟植苗器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A-A向视图;
图7是图5的B-B向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镇压覆土轮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5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