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钵苗移栽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0551.5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9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强;马锃宏;李伟;李南;李涛;农克俭;耿长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栽 | ||
1.钵苗移栽机,包括主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0)上设有:
——滚筒(20),该滚筒(20)位于该主架(10)的前部;
——传输带(30),该传输带(30)和该滚筒(20)联动,且该传输带(30)前端高、后端低;
——开沟植苗器(40),该开沟植苗器(40)前部设有开沟器(41),该开沟器(41)后部设有落苗通道(42),且该落苗通道(42)的上端连接该传输带(30)的后端;
——座位平台(50),该座位平台(50)位于该开沟植苗器(40)上方;
——镇压覆土轮(60),该镇压覆土轮(60)和该开沟植苗器(40)相配;
——调高轮(80),该调高轮(80)位于该主架(10)的后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30)和该滚筒(20)的联动方式为:该滚筒(20)的中心轴上固定有大链轮(21),该传输带(30)的上端套绕在一带轮(31)上,该带轮(31)不可旋转的套在一传输主动轴(33)上,且该传输主动轴(33)上固定有小链轮(34),同时,该大链轮(21)和该小链轮(34)之间通过链条(70)连接,且该大链轮(21)和该链条(70)的外侧咬合,该小链轮(34)和该链条(70)的内侧咬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链轮(21)和该链条(70)的外侧咬合且该小链轮(34)和该链条(70)的内侧咬合的实现方式为:该大链轮(21)的两边侧分别设有一固定中间链轮(211)以及一活动中间链轮(212),且该固定中间链轮(211)、活动中间链轮(212)均与该链条(70)的内侧咬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中间链轮(212)能够活动的实现方式为:该活动中间链轮(212)位于一摆杆(213)上,该摆杆(213)铰连于该主架(10)上,且该摆杆(213)连接有调节螺栓(214)。
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31)不可旋转的套在该传输主动轴(33)上的实现方式为:该带轮(31)的侧壁上螺接有紧固螺钉(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30)为同步带,且该传输带(30)外侧面设有凹凸齿(32),同时,该传输带(30)的外部固定有张紧折板(351),该张紧折板(351)上设有调节槽(3511),该调节槽(3511)内滑动连接有和该传输带(30)的外侧表面相配的尼龙轮(3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器(41)的入土角为75°、迎面切角为45°,且该开沟器(41)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苗通道(42)包括:2个侧板(421),该2个侧板(421)的中间前部设有前挡板(422),该前挡板(422)的后方位于该2个侧板(421)之间设有后挡板(423),同时,该侧板(421)的前部下侧向下延伸形成有回土挡板(4211),且该前挡板(422)和该回土挡板(4211)的后侧边之间的距离为8~12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板(423)包括横向移动挡板(4231),该横向移动挡板(4231)的前部设有竖向移动挡板(42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镇压覆土轮(60)包括“V”型双轮(61),且该“V”型双轮(61)铰连在该主架(10)上,同时,该“V”型双轮(61)和该主架(10)之间设有调高螺栓(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5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