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0169.4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1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曹成喜;颜健;刘小平;孔凡志;杨成章;李国庆;李军;樊柳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7/02 | 分类号: | B01D5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散热 自由 流电 分离 装置 | ||
1.一种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26)、风冷式散热器(27)、导热硅胶(28)、温度控制器(29)、直流电源(30)和温度传感器(31),半导体制冷片(26)、风冷式散热器(27)、导热硅胶(28)、温度控制器(29)、直流电源(30)和温度传感器(31)构成的自动散热系统,在半导体制冷片(26)与风冷式散热器(27)顶部铜片之间均匀涂有导热硅胶(2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结构上部分(1)、有机玻璃板(10)、离子膜(11)、陶瓷板(12)、橡胶垫(3)和紧固结构下部分(4),紧固结构上部分(1)、有机玻璃板(10)、离子膜(11)、陶瓷板(12)、橡胶垫(3)、紧固结构下部分(4)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紧固结构上部分(1)的边缘上有多个紧固结构上部分螺纹孔(2);有机玻璃板(10)的两端分别有进液口(5)和出液口(9),有机玻璃板(10)的两侧分别有一个电极槽(19),在电极槽(19)的两端各有一个电极孔(6),电极孔(6)内均装有铜柱,铜柱与铂丝相连接形成电极,在电极槽(19)的两端还分别有电极液入口(7)和电极液出口(8),有机玻璃板(10)的四个角落各有一个第一离子膜固定盲孔(20);离子膜(11)的中间挖有分离腔矩形孔(15),离子膜(11)的两侧各挖有电极腔矩形孔(14),离子膜(11)的四个角落各有一个离子膜固定小孔(16);陶瓷板(12)的四个角落各有一个第二离子膜固定盲孔(25);橡胶垫(3)上开有两个矩形孔;紧固结构下部分(4)的边缘有多个紧固结构下部分螺纹孔(22),在紧固结构下部分(4)的中间开有两个紧固结构下部分矩形大孔(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机玻璃板(10)、离子膜(11)、陶瓷板(12)在水平面上的外围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入口导流片(18)和出口导流片(17),入口导流片(18)和出口导流片(17)装配于有机玻璃板(10)的两端,并且入口导流片(18)、出口导流片(17)的“凹”型位置与有机玻璃板(10)两端进液口(5)与出液口(9)的下端严格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机玻璃板(10)的两端带有“凹”型槽(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机玻璃板(10)两端的进液口(5)、出液口(9)均采用“台阶式”小孔设计,硬质塑料管(21)的外径与该台阶式小孔上部分的内径相等,硬质塑料管(21)的下端插入进液口(5)、出液口(9)中并与台阶式小孔下部分的顶端接触,硬质塑料管(21)的上端与硅胶软管连接,硬质塑料管(21)与进液口(5)、出液口(9)之间均采用无影胶水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离子膜(11)的两端各有一个三角形缺口,在两个紧固结构下部分矩形大孔(24)的两侧各有一个紧固结构下部分小盲孔(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离子膜固定盲孔(20)、离子膜固定小孔(16)、第二离子膜固定盲孔(25)之间插有小塑料圆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其特征在于,紧固结构下部分螺纹孔(22)与紧固结构上部分螺纹孔(2)是相对应的,紧固结构下部分螺纹孔(22)与紧固结构上部分螺纹孔(2)通过内六角螺丝装配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其特征在于,紧固结构下部分小盲孔(23)与风冷式散热器(27)的装配在一起,在半导体制冷片(26)与陶瓷板(12)之间均匀涂有导热硅胶(28)。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散热型自由流电泳分离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31)贴于陶瓷板(12)下表面中央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1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角速度检测的摄像对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胃肠疾病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