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身同轴度的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2398.1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2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全忠 |
主分类号: | G01B5/252 | 分类号: | G01B5/25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身 同轴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件形位公差测量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多个轴承孔对公共轴心线的同轴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机身是活塞式压缩机的重要件之一,起着承担支撑各种运动件并保证其位置关系作用。因此,机身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压缩机的装机质量。一种压缩机的机身;机身顶部设有两个斜置的中体安装平面,与中体安装平面的垂直朝向设有滑道孔;设在机身上的第一轴承孔和第二轴承孔;在这些平面与孔之间都有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关联;其中机身的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对两者公共轴心线的同轴度是检测机身形位公差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机身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尺寸公差可以测量;形位公差使用常规的检具难以进行测量,需要特制的三坐标测量仪才能进行测量,但特制的三坐标测量仪造价高,一般不采用;长期以来形位公差的精度均依靠设备精度来保障,这并不利于对产品在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在现有的机身的同轴度检测方法中,还没有一种检具和检测手段可以适用于上述机身,许多企业和前人为解决这种机身的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对两者公共轴心线的同度度测量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至今未有获得一种合适的工艺手段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身同轴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准确、快捷对机身的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对两者公共轴心线的同轴度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其同轴度的数值。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机身同轴度的检测方法,机身具有公共轴线为a的第一轴承孔a1和第二轴承孔a2;
使用一种同轴度检具,该同轴度检具包括夹装在夹持杆上的百分表,有一根芯轴,所述芯轴上分别设有两个外圆母线与所述第一轴承孔a1内壁和所述第二轴承孔a2内壁相对应的第一支承架和第二支承架,这些支承架沿径向均设有多个调节螺杆,多个所述调节螺杆的末端与所述轴承孔内壁相抵接;在所述第一支承架与所述第二支承架外侧的所述芯轴上分别套装有第一表座装置和第二表座装置,这些表座装置上均设有表柱,所述表柱均通过夹装接头与夹装有百分表的夹持杆连接;所述支承架通过中心孔套装在所述芯轴上,所述支承架的中心孔与所述芯轴之间设有滑动套;所述调节螺杆通过螺纹装在所述支承架的调节安装座上,所述调节螺杆上设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安装座的端面相抵接;所述所述调节螺母位于所述调节安装座的一端设有紧固槽;
操作步骤包括:
A、将所述芯轴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孔a1和所述第二轴承孔a2内,使所述第一支承架上的多个所述调节螺杆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孔a1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二支承架上的多个所述调节螺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孔a2内壁相抵接;
B、将所述第一表座装置和所述第二表座装置上的百分表校准;
C、调节所述第一支承架和所述第二支承架的所述调节螺杆上的调节螺母,使所述芯轴与所述第一轴承孔a1和所述第二轴承孔a2的公共轴线a同轴;
D、转动所述芯轴,测量所述第一轴承孔a1内径,读取百分表显示的所述第一轴承孔a1内径变化的最大值M1;测量所述第二轴承孔a2内径,读取百分表显示的所述第二轴承孔a2内径变化的最大值M2;
E、机身的第一轴承孔a1与第二轴承孔a2对公共轴心线a的同轴度h为M1-M2,将所测量得的数值带入计算式即可算出机身的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对公共轴心线的同轴度的数值。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能快捷对机身的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对公共轴心线的同轴度进行测量,简单、实用;2、可对机身的多个轴承孔对其公共轴心线的同轴度进行控制,为提高压缩机的装机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同轴度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的机身具有公共轴线为a的第一轴承孔a1和第二轴承孔a2;第一轴承孔a1对公共轴线a的同轴度要求为0.06;第二轴承孔a2对公共轴线a的同轴度要求为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全忠,未经林全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23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