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1073.1 | 申请日: | 2013-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叶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具有结构刚度大、整体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好的特点。不仅可作为临时性围护结构,而且可作为永久性的挡土挡水和承重结构,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可紧靠已有建筑物施工,施工时基本无噪音、无震动,对邻近建筑物影响较小,能建造各种深度、宽度和形状的地下连续墙。由于地下连续墙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在深基础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地下连续墙是分幅施工的,两幅墙间的接缝处易出现渗漏水现象。另外,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存在差异沉降问题,处理不妥会造成结构破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成本低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本发明利用基坑四周的地下连续墙和坑内的临时立柱作为竖向承重体系,利用地下室自身结构层的梁板作为基坑围护的内支撑,以±0.00为起始面或者以地下1层为起始面,由上而下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同时由下而上进行上部主体结构施工,组成上部、下部平行立体作业。为方便土方开挖和垂直运输,可先浇注地下楼盖的肋梁部分混凝土,形成水平框格式内支撑,楼板混凝土待基础底板完成后再浇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兼作地下室结构外墙,由地下连续墙及插入工程桩内的钢立柱组成施工阶段的竖向承重体系。利用部分地下室楼板作为地下连续墙支撑,在楼板平面上留出较大的出土孔,出土孔为方形孔,长度为4~6m,宽度为2.5~3m,楼板在出土孔位置设置角撑以加强刚度。设置临时施工栈桥,以便挖土机和装卸车直接下坑挖土装车。
施工步骤包括:先施工地下顶板,将±0.00层楼盖作为基坑围护的第1道内支撑,挖土至地下1层以下,施工地下1层楼盖,同时施工地上1层结构;继续挖土至地下2层以下,施工地下2层楼盖,同时施工地上2层结构。
支撑柱承载能力不能满足施工阶段地下各层和地上多层荷重的需要,要采用三桩三柱或四桩四柱的布置方式。每根结构柱周围设置3根或4根临时钢立柱,利用钢筋混凝土临时承台将施工阶段的全部荷载传给钢立柱,再由钢立柱传递给下部的3根或4根工程桩,当底板封底、地下各层结构柱施工完毕后,即割除临时钢立柱,完成施工阶段的荷载转换。
地下连续墙分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受力计算,按最不利工况设计。
施工阶段受力计算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的地基基座系数计算地下连续墙的内力和变形。在开挖面以上可取主动土压力,考虑到采用施工时地下连续墙变形较小,墙后土压力取值为主动土压力的0.9,在开挖面以下取矩形分布;地下连续墙前土体被动抗力以水平弹簧模拟。支撑梁板的作用以水平弹性支座代替,在取值时可取框格式水平支撑体系的等效刚度。
使用阶段受力计算采用如下:墙外侧土压力采用静止土压力;地下各层楼板及基础底板均已浇注完毕,楼板、底板位置均按不动支点考虑。有内衬墙时,应根据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的结合方式不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当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结合成整体,结合面能够传递剪力时,受力计算时可把两者视为整体墙,设置内衬墙后的内力增量由整体墙承担;当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之间设置防水夹层,结合面不能传递剪力时,设置内衬墙后的内力增量由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分别承担,按墙体刚度比例分配计算。
本发明作为围护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是地下室的外墙,也是地下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与钻孔桩相比,地下连续墙的清底较困难,底部沉渣厚度远大于工程桩,使地下连续墙与由工程桩承重的主体结构之间产生差异沉降;另一方面,由于受施工条件的限制,地下连续墙深度不及工程桩,使地下连续墙与工程桩底部的支承土性质不同,也加剧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沉降。最终使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之间产生很大的集中应力,甚至开裂。采取如下措施:尽量避免地下连续墙直接承受主体结构的荷重,并加强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地下室各楼层及上部结构的重量应通过结构柱或墙,全部由工程桩承担。在每幅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中预埋注浆管,带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后,对地下连续墙底部进行高压注浆,以消除墙底沉渣过厚的影响,同时可加固墙底土体,提高支承土承载力。沿地下连续墙顶周边设置刚度很大的环梁,环梁高度为1.8~2.5m,以调整不同深度的地下连续墙之间的差异沉降。
本发明通过地下连续墙对主体结构的承载分离、墙底注浆加固、加强地下连续墙刚度来控制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的差异沉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未经叶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1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体电池充电转换器
- 下一篇:具有防雷功能分支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