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1073.1 | 申请日: | 2013-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叶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基坑四周的地下连续墙和坑内的临时立柱作为竖向承重体系,利用地下室自身结构层的梁板作为基坑围护的内支撑,以±0.00为起始面或者以地下1层为起始面,由上而下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同时由下而上进行上部主体结构施工,组成上部、下部平行立体作业;为方便土方开挖和垂直运输,可先浇注地下楼盖的肋梁部分混凝土,形成水平框格式内支撑,楼板混凝土待基础底板完成后再浇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兼作地下室结构外墙,由地下连续墙及插入工程桩内的钢立柱组成施工阶段的竖向承重体系。利用部分地下室楼板作为地下连续墙支撑,在楼板平面上留出较大的出土孔,出土孔为方形孔,长度为4~6m,宽度为2.5~3m,楼板在出土孔位置设置角撑以加强刚度;设置临时施工栈桥,以便挖土机和装卸车直接下坑挖土装车。
施工步骤包括:先施工地下顶板,将±0.00层楼盖作为基坑围护的第1道内支撑,挖土至地下1层以下,施工地下1层楼盖,同时施工地上1层结构;继续挖土至地下2层以下,施工地下2层楼盖,同时施工地上2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尽量避免地下连续墙直接承受主体结构的荷重,并加强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地下室各楼层及上部结构的重量应通过结构柱或墙,全部由工程桩承担;在每幅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中预埋注浆管,带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后,对地下连续墙底部进行高压注浆,以消除墙底沉渣过厚的影响,同时可加固墙底土体,提高支承土承载力;沿地下连续墙顶周边设置刚度很大的环梁,环梁高度为1.8~2.5m,以调整不同深度的地下连续墙之间的差异沉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地下连续墙内埋设预埋插筋,预埋插筋直径为16~18mm,预埋插筋为7字形,预埋插筋端头做成弯钩以利于锚固,预埋插筋设置止水环,止水环直径为30~40mm,止水环厚度为3~4mm,止水环的设置避免预埋插筋成为防渗漏的薄弱环节,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混凝土内衬墙,地下连续墙内侧表面凿毛有助于地下连续墙和混凝土内衬墙的联结,预埋插筋将混凝土内衬墙和地下连续墙联成整体,混凝土内衬墙的混凝土强度为C35或者以上,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抗渗的必要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地下连续墙内埋设预埋插筋,预埋插筋直径为16~18mm,预埋插筋为7字形,预埋插筋端头做成弯钩以利于锚固,预埋插筋设置止水环,止水环直径为30~40mm,止水环厚度为3~4mm,止水环的设置避免预埋插筋成为防渗漏的薄弱环节,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混凝土内衬墙,地下连续墙内侧表面凿毛有助于地下连续墙和混凝土内衬墙的联结,预埋插筋将混凝土内衬墙和地下连续墙联成整体,混凝土内衬墙的混凝土强度为C35或者以上,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抗渗的必要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地下连续墙内埋设预埋插筋,预埋插筋直径为16~18mm,预埋插筋设置止水环,止水环直径为30~40mm,止水环厚度为3~4mm,止水环的设置避免预埋插筋成为防渗漏的薄弱环节,地下连续墙的预埋插筋和结构梁受力筋通过钢筋接驳器联接,以利于地下连续墙和混凝土结构梁形成整体共同承力,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砖内衬墙,砖内衬墙厚度为80~120mm,砖内衬墙朝向地下连续墙的表面粘贴油毡防潮层,地下连续墙和砖内衬墙之间设置导流沟,导流沟深度为20~30mm,导流沟宽度为30~40mm;各层导流沟用竖管连通,每隔4~5m设置积水坑,当外墙有微量渗漏水进入时,可通过导流沟和竖管引至积水坑统一排出,以保证地下室的永久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地下连续墙内埋设预埋插筋,预埋插筋直径为16~18mm,预埋插筋设置止水环,止水环直径为30~40mm,止水环厚度为3~4mm,止水环的设置避免预埋插筋成为防渗漏的薄弱环节,地下连续墙的预埋插筋和结构梁受力筋通过钢筋接驳器联接,以利于地下连续墙和混凝土结构梁形成整体共同承力,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砖内衬墙,砖内衬墙厚度为80~120mm,砖内衬墙朝向地下连续墙的表面粘贴油毡防潮层,地下连续墙和砖内衬墙之间设置导流沟,导流沟深度为20~30mm,导流沟宽度为30~40mm;各层导流沟用竖管连通,每隔4~5m设置积水坑,当外墙有微量渗漏水进入时,可通过导流沟和竖管引至积水坑统一排出,以保证地下室的永久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未经叶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10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体电池充电转换器
- 下一篇:具有防雷功能分支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