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堵盖的涂胶工装及涂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8450.6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9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胶 工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堵盖的涂胶工装及涂胶方法,具体地是为了降低车辆噪声而粘接堵盖所使用的一种涂胶工装及涂胶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噪声是汽车行业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汽车车内噪声的大小已经成为顾客衡量汽车满意度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密封性对车内噪声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提高整车的密封性对降低汽车车内噪声有重要贡献。密封性提高整车的防水防尘性能提高,车内噪声降低,顾客的满意度会大大提高。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文关怀的增加,操作尽可能方便易行,要尽可能减小有害物质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目前,金属堵盖需手持进行涂胶粘接,由于堵盖个体小,手持涂胶及粘接时胶液常常滴粘到操作人员手上及工作台上,难于清洗造成污染,并且图胶层接触杂物会影响粘接的性能。在粘接时,人为因素大,存在着粘接不牢,堵盖移位的现象。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堵盖涂胶工装及涂胶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金属堵盖个体小而薄,手持涂胶操作不方便,且容易对操作者和工作台造成污染,有害物质造成对操作人员的伤害,且在与钣金粘接过程中,存在粘接不牢,堵盖移位,对整车密封性有着极大影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堵盖的涂胶工装,该涂胶工装包括用于握持的手持部及用于吸附堵盖的工作部,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连接工作部,所述工作部具有吸附力。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部的工作面与堵盖的被吸附面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部为普通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部为电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与主线路相连,主线路上设有开关,通过所述开关控制电磁铁磁力的产生和消除。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与工作部为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堵盖的涂胶方法,该涂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握持涂胶工装的手持部,将堵盖吸附于工作部;
S2、在堵盖周圈进行涂胶;
S3、将堵盖对准孔位进行按压、粘接;
S4、待堵盖粘接完成后,取下涂胶工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堵盖的涂胶方法,该涂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握持涂胶工装的手持部,打开主电路上的开关,使得电磁铁通电带有磁性,将堵盖吸附于工作部;
S2’、在堵盖上进行涂胶;
S3’、将堵盖对准孔位进行按压;
S4’、关闭主电路上的开关,使得电磁铁断电失去磁性,取下涂胶工装,等待堵盖粘接的同时进行另一堵盖的操作。
进一步地,在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使用涂胶工装对堵盖的粘接进行检验。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利用手持部一端的具有吸附力的工作部对金属堵盖进行固定,涂胶时工人持手持部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保证了涂胶层的洁净度,降低了对操作人员及工作台的污染;与钣金粘接时,保证了金属堵盖与钣金粘接牢固、避免了堵盖移位、有效保证了孔位的密封性,进而提高了整车的密封性、降低了整车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堵盖涂胶工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堵盖涂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堵盖涂胶工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堵盖涂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手持部;2:工作部;21:工作面;3:堵盖;4:孔位;5:开关;6: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堵盖的涂胶工装,该堵盖的涂胶工装包括用于握持的手持部1及用于吸附堵盖3的工作部2,所述手持部1的一端连接工作部2,所述工作部2为普通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8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电一体化接线排
- 下一篇:插头连接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