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磁机激磁线圈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8065.1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5/00 | 分类号: | H01F5/00;H01F4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磁机 激磁 线圈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磁机激磁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主要产品高梯度强磁机老式强磁机线圈为壳体上下剖分式,壳体薄易变形密封效果很差,常常因作业环境冲洗水或者矿浆渗入而造成绝缘破坏而漏电,大大降低磁场强度;线圈内铜管间密封绝缘胶管极易老化,线圈寿命短,维修率高,且维修难以达到理想绝缘效果。线圈抽头铜板与铜管间易锈蚀导致接触不良,致使线路阻抗增大,降低磁路磁场强度影响选矿效果。一台强磁机线圈价格高达20多万,因此设备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磁机激磁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磁机激磁线圈,包括激磁线圈以及线圈壳体,所述的线圈壳体包括线圈壳体底以及壳体盖板,所述的所述的激磁线圈安装在所述的线圈壳体底与壳体盖板之间,所述的激磁线圈为多层饼状结构,在每层线圈之间采用串接排板进行线圈的串联连接,在所述的激磁线圈的抽头处设置有密封护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的壳体与激磁线圈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线圈的抽头上设置线圈出口马牙扣接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的线圈壳体底设置有壳体底连接框,在壳体盖板上设置有壳体盖板连接框,所述的密封护罩连接在所述的壳体底连接框与壳体盖板连接框上。
一种强磁机激磁线圈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不锈钢钢板切割焊接制作线圈壳体底和线圈壳体盖板,在线圈壳体底焊接成可容纳线圈匝的一定深度的槽体形状;
b、在线圈壳体底以及线圈壳体盖板上分别焊接壳体底连接框以及壳体盖板连接框;
c、线圈按照设计计算的匝数分成多层饼装制作,线圈每单层饼采用一整根铜管按照设计的尺寸从外向内以逆时针方向进行绕制,绕制到最内圈中部时铜管折弯斜向下,此时顺着上一层的方向即逆时针走向由内向外进行绕制,绕制至最外圈抽头处,预留一定长度,折弯后留置在线圈壳体外;
d、在上一层线圈饼的绕制结束后,上一层线圈饼的结束端连接下一层线圈饼的绕制开始端,按此顺序进行绕制;
e、每层线圈饼绕制后,浸涂绝缘漆,并进行烘烤干燥;
f、待缘漆干燥后,在每一圈铜管之间插入0.5~1mm环氧树脂薄片,在单层线圈饼的上下层之间以及每层线圈饼之间,也插入形状尺寸与线圈饼大外形相同的0.5~1mm环氧树脂薄片;
g、全部线圈饼制作完成后,在线圈壳体底的底面及内侧立面,全部放置环氧树脂薄片,然后再将所有线圈饼组成的线圈体放入线圈壳体底,并在线圈体最上层覆盖形状尺寸与线圈饼大外形相同的0.5~1mm环氧树脂薄片;
h、将线圈壳体盖板合上,并将线圈壳体底和线圈壳体盖板焊接成一整体;
i、焊接完成后,将线圈体31的出口抽头进行有效固定;
j、每层线圈饼之间采用串接排板进行线圈间的串联,在最上层的出头以及最下层的出头处采用外接电缆排板连接;
k、安装密封护罩,在壳体底连接框以及壳体盖板连接框上固定安装密封护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铜管的截面为长方形环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的c步骤中,在绕制开始点预留出一定长度,制作完成后留置在线圈壳体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强磁机激磁线圈性能稳定,散热性能好,通过采用带通孔的线圈材质,能够通流动的冷却介质,以降低和保持激磁线圈在允许的温升范围工作,一方面保证激磁线圈不被烧毁、绝缘不破坏,另一方面激磁线圈的温升会升高电阻值、降低激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从而保证高梯度强磁机实际磁场强度保持在设计范围。
2、本发明的强磁机激磁线圈制作方法简单,且在制作时不易出错。
3、本发明的强磁机激磁线圈密封性能好,通过将线圈放入壳体中,壳体底和壳体盖板焊接封牢,并在线圈抽头处进行密封处理,可彻底解决外部水质、矿浆等流体杂志进入线圈内部破坏绝缘。
附图说明
图1新型强磁机激磁线圈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新型强磁机激磁线圈单饼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强磁机激磁线圈制作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80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锡铁磁芯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料绝缘控制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