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肾衰的中药保健滋补膏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7576.1 | 申请日: | 2013-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5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萍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1/29;A61K36/8969;A61P1/14;A61P39/06;A61P9/12;A61P13/12;A61P3/0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肾衰 中药 保健 滋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饮品,具体涉及一种抗肾衰的中药保健滋补膏配制。
背景技术
滋补膏是传统中医药中常见的一种治病或保健用的口服制剂。衰老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的肾衰年龄不是自60岁开始,而是从40岁开始了。40岁以后,很多生理功能即开始下降,出现轻度老化现象。如基础代谢降低、骨骼塑性下降、骨质增生、椎间盘萎缩、皮肤弹性下降等。然而医学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免疫功能减退,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本发明综合数十年的中医抗肾衰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医学,经过分析、比较、鉴别,本着有效、简便易行原则,筛选出了具有明显抗肾衰的中药组合物膏方该中药组合物制成滋补药膏,长期服用,确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疾病,延缓肾衰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肾衰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滋补保健药膏,该滋补膏运用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及体弱年迈多病者,有病治病,无病能防,滋补性强,味道甘美,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冬季最佳。
一种用于抗肾衰的中药保健滋补膏,由包括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00-300克、黄精100-300克、补骨脂30-50克、茯苓50-100克、丹参30-50克、川芎30-50克、冬虫夏草10-30克、葛根10-30克、甘草10-30克、蜂蜜400-600克。
本发明的中药保健组合物,原料药优选用量为黄芪200克、黄精200克、补骨脂40克、茯苓50克、丹参40克、川芎40克、冬虫夏草20克、葛根20克、甘草20克、蜂蜜500克。
本发明的中药保健组合物制备方法:取黄芪、黄精、补骨脂、茯苓、丹参、川芎、冬虫夏草、葛根、甘草诸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用冷水浸泡2个小时,然后放入砂锅煎煮,煎时先武火后文火,水煎三次合并滤液弃渣,再置砂锅内加热浓缩,浓缩时掠去浮沫,加热过程不断搅拌,浓缩至蘸少许药液滴于滤纸上,无渗为度,即成清膏,取蜂蜜置于锅内,文火加温,炼制色转棕黄有香气为止。将上述清膏和炼好蜂蜜混在一起,再加火微炼,去沫即成为滋补膏,装入容器内避光保存备用。
一种用于抗肾衰的中药保健滋补膏,其由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制成,制剂为膏剂。
该膏剂的主要功效是:补肾壮阳,调和五脏,滋肾益肝,清除自由基作用,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强免疫功能,抵御疾病,延缓衰老。该组合物是不温不燥,不寒不滞的平补之剂,适合中老年滋补肾之用,该配方简单,功效好,易配制。
本发明中所用的原料药和设备均有市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抗衰老的中药保健滋补膏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原料药制成:黄芪200克、黄精200克、补骨脂40克、茯苓50克、丹参40克、川芎40克、冬虫夏草20克、葛根20克、甘草20克、蜂蜜500克。
制作方法为:取黄芪、黄精、补骨脂、茯苓、丹参、川芎、冬虫夏草、葛根、甘草诸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用冷水浸泡2个小时,然后放入砂锅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的水量应高出药材后再高出2-3指;第二、三次水可稍少些。第一、二次煎需1小时,第三次药汁兑在一起,剩下药渣亦需榨出药液。以上药汁用干稀纱布过滤,加热浓缩,浓缩时有浮沫产生,应掠去弃掉。在加热时需不断搅拌,浓缩至稠膏时,蘸少许滴于滤纸上,以观察以无渗润水迹为度,即为“清膏”。
取蜂蜜置于锅内,文火加热,炼至色黄转棕黄,有香气为度,将上述清膏和炼好的蜂蜜搅拌在一起,再加火微炼去沫,即成为滋补膏,装入清洁瓶内密封即可。
服用方法为:每次1汤匙,每日3次。味道甘美,滋补性强,本滋补药膏,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尤以冬季服用最佳。适宜中老年人群或年迈体弱者,青壮年、小孩、孕产妇不适合服之。
实施例2:
该中药滋补膏的配方按上述比例配制成,可扩大工业化批量生产销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萍,未经王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7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