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废砂再生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2391.1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0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熊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04 | 分类号: | B22C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再生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震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造废砂再生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铸造机械中,国内外废旧铸造废砂再生设备应用较多的是干法再生的普通振动式铸造废砂再生设备。这种振动式铸造废砂再生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靠振动力抛起块状铸造废砂,使块状铸造废砂之间发生碰撞,磨擦去剥离废旧铸造废砂表面的“惰性膜”。例如,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螺旋式振动再生机就是采用这种原理工作的。但是,这类设备是在振动时,噪音大、运动不平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振动再生机在振动时,噪音大、运动不平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铸造废砂再生减震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复数个支撑柱,支撑柱连接过滤筛,所述支撑柱上重叠设有沿X轴、Y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过滤筛的底部设有Z轴方向上的振动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中,开启Z轴方向上的振动源,使过滤筛产生二维振动,由于支撑柱连接过滤筛且支撑柱上重叠设有沿X轴、Y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这样过滤筛二维振动时,支撑柱对过滤筛有一定能的约束作用,促使二维振动变成三维振动;同时由于纯粹的硬质机械结构带来的震动过于剧烈,并且噪音大,装置运行不平稳,长期使用还会减小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支撑柱上设置沿X轴、Y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利用减震弹簧具有吸震的原理,减小X轴、Y轴方向上的震动,从而降低噪音,运行平稳,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在支撑柱的两端均重叠设有沿X轴、Y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可以进一步减小整个装置震动,减震的效果更好;同时在一端的减震弹簧损坏时,避免出现整个装置立刻出现剧烈震动的现象,为维修人员争取时间。
进一步,所述减震弹簧为橡胶弹簧,橡胶弹簧价格便宜,更换简单、方便。
进一步,所述过滤筛的下方还设有斜向设置的输送板,输送板的输出端与铸造废砂的囤积槽连接。方便从过滤筛加工完成的铸造废砂的集中,方便下一步混合工序的操作。
进一步,所述振动源为偏心轮,偏心轮与电机连接。偏心轮作为提供震动的最简单的机械结构,安装简单,也能达到加工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铸造废砂再生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的X轴、Y轴和Z轴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 X轴为横轴,Y轴为纵轴,Z轴为竖轴。X轴、Y轴方向如图1所示。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铸造废砂再生减震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复数个支撑柱2,支撑柱2连接过滤筛3,过滤筛3的下方还设有斜向设置的输送板4,输送板4的输出端与铸造废砂的囤积槽连接;所述支撑柱2上重叠设有沿X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5a,沿Y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5b,过滤筛3的底部设有Z轴方向上的振动源,振动源为偏心轮6,偏心轮6与电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开启Z轴方向上的振动源,使过滤筛3产生二维振动,由于支撑柱2连接过滤筛3且支撑柱2上重叠设有沿X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5a,沿Y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5b。这样过滤筛3二维振动时,支撑柱2对过滤筛3有一定能的约束作用,促使二维振动变成三维振动;同时由于纯粹的硬质机械结构带来的震动过于剧烈,并且噪音大,装置运行不平稳,长期使用还会减小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支撑柱上重叠设有沿X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5a,沿Y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5b,利用减震弹簧具有吸震的原理,减小X轴、Y轴方向上的震动,从而降低噪音,运行平稳,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弹簧为橡胶弹簧,橡胶弹簧价格便宜,更换简单、方便;同时减震弹簧还可以是压缩弹簧、复合弹簧和空气囊弹簧。
实施例2
铸造废砂再生减震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复数个支撑柱2,支撑柱2连接过滤筛3,过滤筛3的下方还设有斜向设置的输送板4,输送板4的输出端与铸造废砂的囤积槽连接;所述支撑柱2的两端均重叠设有沿X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5a,沿Y轴方向上的减震弹簧5b,过滤筛3的底部设有Z轴方向上的振动源,振动源为偏心轮6,偏心轮6与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2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