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恶路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6142.1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恶路用全 地形 充气 轮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特别指一种使用在恶路条件下的全地形车的轮胎胎面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全地形车作为一种新兴的车辆类别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特别是运动型的全地形车。越来越多热爱运动的消费者将其作为一种娱乐竞技运动的首选车型。运动型的全地形车作为一种常用的娱乐竞技用车,其常用地形为林地、碎石、泥泞等恶劣路面地形。一般的全地形车轮胎为考虑到其使用场合的特殊性,常在轮胎胎面花纹上设计了较多的排泥空间,特别为前轮部位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花纹类型,即轮胎胎面1由沿周向排布的中心花纹块10、中间花纹块20、肩部花纹块30所组成。如此设置可提供前轮良好的操控性能,但是采用此种胎面花纹设计的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易因排泥空间附近较弱的胎体保护结构而造成轮胎排泥空间附近区域被外物切割破坏的现象,为防止轮胎出现被外物切割破坏而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现在常在胎体结构上设计了较厚的橡胶或较强的填充材料等方式以增强胎体强度,达到保护轮胎胎体的目的。此法虽提升了轮胎抵抗外物切割破坏的能力,但却增加了轮胎的重量,增加轮胎的操控感,影响驾驶者的疲劳程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车辆的油耗,另外也因其过强的胎体强度,无法提供足够的缓冲效用,影响车辆乘骑的舒适性。因此目前常见的全地形车前轮的胎面结构设计常不能将防刺破坏性能与舒适性进行很好的结合,达到性能的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恶路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结构,在不影响轮胎舒适性的前提下,可有效地提升轮胎在恶路条件行驶过程中的防刺破坏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恶路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结构,该轮胎胎面分成中心区域和两侧的胎肩区域,中心区域包含周向排布的中心花纹块,两侧的胎肩区域包含周向排布的肩部花纹块,中间花纹块横跨中心区域和胎肩区域;其中:在各中间花纹块之间的排泥通道中沿其基部周向延伸有第一增强部,同时在中间花纹块与肩部花纹块的基部排泥通道之间设置连接二者的第二增强部。
所述第一增强部由不规则的第一增强块构成;第一增强块的顶面自胎面中心向胎肩方向呈自上向下的斜面设置。
所述该第二增强部由复数个不规则的第二增强块构成;第二增强块的顶面自胎面中心向胎肩方向呈自上向下的斜面设置。
所述各倾斜面的倾斜角设置为5°~15°。
所述第一增强块、第二增强块的高度设置为中间花纹块的高度的5%~20%。
所述第一增强块、第二增强块的高度设置为不高于肩部花纹块的高度的80%。
所述第一增强块的面积与第二增强块的面积比为2~15。
所述第一增强块彼此之间的距离为0~5mm。
所述第二增强块彼此之间的距离为0~5mm。
所述第一增强部、第二增强部在轮胎周向呈不连续的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恶路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结构,通过在各中间花纹块之间的排泥通道中沿其基部周向延伸有第一增强部,以及在中间花纹块与肩部花纹块的基部排泥通道之间设置连接二者的第二增强部,即针对轮胎胎面部的排泥通道进行合理的不规则的增强块设置,实现在不影响轮胎舒适性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轮胎在恶路条件行驶过程中的防刺破坏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轮胎胎面花纹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轮胎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轮胎的部分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轮胎的胎面花纹展开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图6为图4的B-B’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轮胎的外力作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轮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轮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轮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恶路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结构,该轮胎胎面1分成中心区域A和两侧的胎肩区域B,中心区域A的宽度为胎面花纹总宽度TW的1/2。中心区域A包含周向排布的中心花纹块10,两侧的胎肩区域B包含周向排布的肩部花纹块30,中间花纹块20采用横跨中心区域A和两侧的胎肩区域B的设置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6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