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揉捻适度的判定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43818.1 申请日: 2013-06-19
公开(公告)号: CN103412006A 公开(公告)日: 2013-11-27
发明(设计)人: 叶阳;董春旺;朱宏凯;何华锋;钱园凤;刘飞;张坚强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27/02 分类号: G01N27/02
代理公司: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地址: 310008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红茶 适度 判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红茶揉捻适度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其中揉捻工序是工夫红茶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萎凋叶经揉捻可使细胞破碎,揉出的茶汁黏附在茶叶表面使其在力的作用下卷紧成条,塑造美观的外形,同时细胞破碎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酶类与底物接触反应,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若揉捻程度掌握不当,例如揉捻不足,会使发酵时间延长且出现花杂现象,不利于茶叶连续化生产;若揉捻过度,会使碎茶率增加,制茶率降低,同时因揉捻过度引起的失控发酵时间延长,均不利于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只有揉捻适度,才能获得好的茶叶品质,才能更好实现生产的连续化,但在工夫红茶的生产加工中,由于受到品种、生产季节、萎凋和揉捻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使茶叶揉捻成条速度和揉捻叶表征现象等变化均有所不同,从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揉捻标准时间,只能凭借经验“看茶做茶”。一般来讲,揉捻过程中细胞破碎率达85%以上,成条率达80%以上,条索卷紧,茶汁外溢且手握茶汁溢出而不成滴下流为适度标准,然而,对于不同的加工人员,其感官评价标准和个人爱好必定存在差异,尤其对于无生产经验的工作人员,更无法做出实时的判断,而且茶叶的表征现象不一定能准确反映茶叶揉捻程度的情况。因此,快速、准确的判断揉捻适度,成为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公告号为CN20263549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检测温度和湿度的茶叶揉捻机,其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揉捻盘、揉捻桶,所述揉捻桶设于揉捻盘上,揉捻桶上方设有对揉捻桶内茶叶施压的加压机构,所述揉捻桶由动力传动机构带动在揉捻盘上做回转运动,其中所述揉捻桶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机架上设有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该实用新型在揉捻桶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将揉捻桶内的温度准确的显示在显示装置上,方便操作者精确掌握茶叶揉捻时的湿度和温度,以便于根据揉捻时的湿度和温度调整揉捻时间、速度或揉捻压力。但经该揉捻机揉捻加工茶叶的揉捻适度仍需人工进行判断,仍影响了揉捻加工的茶叶品质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茶揉捻适度的判定方法,其根据细胞破碎率达85%以上时复阻抗Z值的变化规律,对茶叶揉捻适度进行快速、科学地判断,以替代传统感官判断的方法,从而避免人为误差,确保获得细胞破碎率和成条率均较高的高品质茶叶。使红茶加工过程的判断方法科学、简单、易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揉捻适度的判定方法,所述揉捻包括空压、轻压、中压和重压的加压步骤;每完成该是四个加压步骤为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每个步骤取样一次;对所取样品进行复阻抗Z值测定并记录;记录的复阻抗Z值由大到小,复阻抗Z值降低速度由快到慢,当复阻抗Z值降低并趋于一个平稳后而首次出现回升时,此时即为揉捻适度,应立即停止揉捻。随着揉捻的进行,揉捻叶细胞间正常的通透性被破坏,细胞内液外渗,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增大,复阻抗Z值呈降低至平稳;而揉捻也使揉捻叶塑性和柔软性先升高后降低,叶片或叶梗发生断裂、破碎,揉捻叶容重增大,复阻抗Z值回升。因此,根据复阻抗Z值可有效判定揉捻适度,获得细胞破碎率和成条率均较高的高品质茶叶。

具体地,当复阻抗Z值变化率不大于20%,认定为趋于平稳;而当复阻抗Z值变化率大于40%时认定为回升。所述揉捻包括三个阶段;每个加压步骤的间隔时间相同。每个阶段的间隔时间也相同,均为5分钟。此时,经重铬酸钾染色法计算其细胞破碎率,均为85%以上。

为了减少揉捻叶表面水分的散失,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取样揉捻叶放置在一密封袋中并待冷却至室温后再进行复阻抗Z值的测定。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阻抗Z值的测定包括一电参数采集装置;所述电参数采集装置包括一数字电桥和一测试盒,在测试盒中设有呈平行相对的一对电极板;数字电桥的测试电平为1V、测试频率为100KHz。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38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