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屏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2162.1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0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许颖彰;贾邦强;王英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叶小勤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屏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屏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触摸功能的触控装置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现有触控装置中的触控屏模组上设置感测串列以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在触控屏模组的边缘通常设置走线(trace)连接该感测串列及电路板,以将电路板的电压信号提供给感测串列。然而,由于电路板设置于触控屏模组一侧,触控屏模组四周走线占用较大面积,因此,现有技术中触控屏模组的边框(border)较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种边框较窄的触控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屏模组,其包括一基板,设置于该基板上的多条第一感测电极及多条第二感测电极,该多条第一感测电极与该多条第二感测电极相互配合用于感测触控操作;该基板的边缘设置多个金属连接垫,每一金属连接垫连接一条感测电极,该每一金属连接垫上对应设置一第一导电柱结构,每一第一导电柱结构经一走线与电路板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触控屏模组在基板的边缘设置金属连接垫并通过第一导电柱结构与走线连接电路板,从而可减少走线面积使触控屏模组的边框更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触控屏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触控屏模组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触控屏模组的走线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触控屏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介绍。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发明的触控屏模组100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触控屏模组100沿AA’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触控屏模组100的走线剖面示意图。该触控屏模组100包括基板11、多条第一感测电极13及多条第二感测电极15。该多条第一感测电极13与该多条第二感测电极15相互平行地设置于该基板11上,且该多条第一感测电极13与该多条第二感测电极15相互垂直地设置于该基板11上。该基板11为一玻璃基板。该基板11的每个边缘设置多个金属连接垫17,该每一金属连接垫17连接一第一感测电极13或一第二感测电极15。
每个金属连接垫17对应设置一第一导电柱结构19,此外,也可将该多个金属连接垫17设置于基板11的多个边缘,如设置于除该电路板相对边缘的其他三个边缘,或者配合产品的设计调整该多个金属连接垫17的位置和形状。
该电路板210包括多个连接垫2101、每一连接垫2101上设置一第二导电柱结构2103。该连接垫2101的数量与该金属连接垫17的数量相同。该第一导电柱结构19经走线220与第二导电柱结构2103连接。其中,该走线220之间相互绝缘且层叠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走线220包括金属导线2201及绝缘外皮2203。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多条第一感测电极13与该多条第二感测电极15同层设置,且每条第一感测电极13与与第二感测电极15之交叠处设置绝缘层14以使该第一感测电极13与该第二感测电极15相互电性绝缘。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绝缘层14为透明绝缘材料。
为使该触控屏模组100具有良好的透明度,该第一感测电极13与该第二感测电极15均为透明导电材料,比如:氧化铟锡 (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 IZO)或其他透明导电材料。该金属连接垫17可采用铝、银、铜等金属材料,也可使用与第一、第二感测电极相同的导电材料。
该基板11包括第一侧边11a、第二侧边11b、第三侧边11c及第四侧边11d,其中该第一侧边11a与第三侧边11c相对设置,该第二侧边11b与第四侧边11d相对设置。每条第一感测电极13的一末端设置一第一连接垫13a与一金属连接垫17连接,具体地,在该多条第一感测电极13中奇数条的第一感测电极13于该基板11的第一侧边11a设置第一连接垫13a,每一第一连接垫13a与一金属连接垫17电连接;偶数条的第一感测电极13于该基板11的第三侧边11c设置第一连接垫13a,每一第一连接垫13a与一金属连接垫17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21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