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弓形虫感染预防的疫苗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0849.1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兴全;陈佳;黄思扬;周东辉;徐民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C12N15/63;C12N15/11;C07K14/45;A61K39/002;A61P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弓形虫 感染 预防 疫苗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弓形虫感染预防的疫苗。
背景技术
弓形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致病性原虫。健康的成年人感染后一股无临床症状,但弓形虫对免疫系统缺陷或呈现免疫抑制的人群,如:孕妇,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的患者等危害十分严重,甚至引起死亡。另外,弓形虫也常引起家畜如山羊和绵羊的流产或先天性感染,对畜牧业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被弓形虫感染的家畜也是造成人类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鉴于药物治疗弓形虫病能力有限且毒副作用大的特点,免疫预防已逐渐成为控制弓形虫病流行的有效举措。更重要的是,较之其他传统疫苗,DNA疫苗因更加显著的优势而成为抗弓形虫感染的的有效途径,如:DNA疫苗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可诱发机体全身免疫应答,免疫力持久;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可以联合免疫;操作简单,直接DNA接种即可。其接种方式多样,可经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滴鼻及黏膜接种等多种途径。
目前,DNA疫苗已在抗寄生虫如:血吸虫,蛔虫,尤其是在原虫,包括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等寄生虫的防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抗弓形虫感染的疫苗研究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研究抗弓形虫的核酸疫苗却未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弓形虫生活史复杂,形态多样,宿主范围广泛,不同性质的抗原其免疫原也不同,而其包囊和速殖子的致病机制也存在差异,虽然能找到各种不同的单一抗原成分为基础的疫苗候选抗原,但是由于其含有的淋巴细胞结合位点少、受机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大,而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力对抗弓形虫不同形态的攻击感染,因此仅靠少数的候选抗原基因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找到更多的,更好的来源于不同弓形虫阶段的DNA疫苗候选抗原,尤其是与弓形虫毒力相关的抗原基因是研究抗弓形虫疫苗的一个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弓形虫感染预防的疫苗及其应用。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5(ROP5),是一种位于PVM中的棒状体假酶,也是继ROP18和ROP16后又一个重要的弓形虫速殖子毒力因子。弓形虫II型虫株的致密颗粒15(GRA15)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能改变宿主信号转导的蛋白,与宿主的免疫应答相关,主要能调节宿主IL-12的表达。因此,弓形虫ROP5和GRA15是理想的疫苗候选抗原,而且这种来源于不同阶段的弓形虫毒力因子也有望成为鸡尾酒疫苗的候选抗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弓形虫感染预防的核苷酸序列,其含有选自以下的核苷酸序列:
1)SEQ ID No.1中所示的第736-第2385位核苷酸序列;和/或SEQ ID No.3中所示的第759-第2411位核苷酸序列;
2)与1)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
3)对上述1)或2)所示核苷酸序列进行一个或多个碱基的取代、缺失、添加修饰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载体,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例如所述载体为pVAX I载体。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重组质粒,其为SEQ ID No.1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和/或SEQ ID No.3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蛋白,其氨基酸序列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质粒编码。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疫苗,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医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质粒、权利要求4所述的蛋白、权利要求5所述的疫苗在弓形虫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七个目的是提供大量制备pVAX I,pVAX-ROP5和pVAX-GRA15重组质粒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含有pVAX I,pVAX-ROP5和pVAX-GRA15质粒的菌液在Kan+LB固体选择培养基上过夜培养,接种到Kan+LB液体选择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2)、将步骤(1)得到的细菌培养物离心取沉淀,重悬菌体;
(3)、将步骤(2)得到的菌液先后用Solution II和Solution III混匀,离心取上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0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