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机械粉体材料合成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7492.1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怀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怀周 |
主分类号: | B01J19/08 | 分类号: | B01J19/08;B2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机械 材料 合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合成领域。所涉及的材料包括合金与化合物、陶瓷、高分子等所有无机及有机类材料。
背景技术
材料科学是当今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例如金属合金,各种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合成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从化学溶液法,高温熔炼法,气相合成法,到传统固相合成法等等,各种新颖方法不断出现。总的来讲,针对不同的材料需求,合成方法也各有优势。
新世纪以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等领域都对先进材料的性能提高提出了新要求,而材料合成方法的创新也因此更为迫切。热电材料就是一个突出的领域,热电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或者相反机制的技术,它是基于材料的Seebeck效应或者Peltier效应,实现发电或者制冷。衡量材料热电效率的是其热电无量纲因子ZT,ZT=(s2σ/κ)T,其中s是材料的Seebeck值,σ是材料电导率,而κ是材料的热导,T是绝对温度。高ZT值(≥1)是提高热电转换效率的核心要求。迄今为止,人们研究发现,材料结构纳米化是提高热电性能的有效途径,而优异的热电材料大部分都是纳米复合材料。例如室温热电材料Bi2Te3-Sb2Te3,中温热电材料PbTe,高温热电材料si-Ge合金等。针对大多数热电材料,所用的合成方法有高温熔融法,固相合成包括高能球磨法,以及化学合成法。这几种方法得到的材料形态有块体和粉末两种,而最终的热电材料需要将块体粉碎后热压成型。粉末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以及热压成型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决定了材料的热电性能,粉末材料对最终性能有直接影响。所以,合成粉体热电材料的方法至关重要。
现有的制备纳米热电材料的方法主要是高能球磨法和化学溶液法。前者的优势是能得到组成和尺寸均匀的超细粉体,缺点是有时不能合成需要的物相,需要结合高温合成手段,而且所获纳米粉体常有团聚现象,部分材料不能被磨到纳米尺寸。化学溶液法的缺点则是容易在材料中引入杂质,影响材料物理性能,而且合成过程相对复杂。结合以上合成方法的优势,依据固体材料中的扩散机制和相图原理,发明人提出“化学机械粉体材料合成系统”的概念和模型。具体内容如下文所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如附图所示。图示为装置的纵向切面图。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靶材材料A和靶材材料B在推进装置的驱动下,相互间以一定压力高速转动。转动过程中,靶材B可被加热并保持温度,靶材A的温度低于B的温度,可以通过散热装置实现A的温度控制。在AB靶材的界面上,由于固相扩散导致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物相。需要说明的是,这套装置不仅可以用来合成纳米热电材料,也可以用来制备各种复合材料。一些常规条件下难以合成的热力学亚稳相也有望得到。
附图说明
附图中:1-电动驱动装置,2-真空腔体,3-真空腔体盖,4-靶材加热装置,5-控温热电偶,
6-样品接受槽,7-真空泵,8-气压表,9-气体入口,10-气体出口,11-产物粉末导出出口,12-视窗窗口,13-视窗挡板;14-靶材B固定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1.该装置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1)核心部分是两个相互接触的材料靶材A和B,如装置图所示。靶材A与电动驱动装置1连接,可以高速转动,同时可以以一定速度向靶材B移动。靶材B被固定在基座14上,B的下方有加热装置4,用来控制B的温度。与B连接有热电偶控温装置5。
(2)在靶材B的下方周围,有样品接受槽6,AB靶材摩擦反应的生成物会落入接受槽,随后被收集。
(3)以上装置被固定于一个真空腔体2中,腔体有盖3可以打开。电动驱动装置1与盖3连接在一起,1可以全部也可以部分位于真空腔体。真空腔体2可以是不锈钢,铝合金,或者其它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
(4)有真空泵7和气压表8与腔体连接,用以控制腔体内真空度和气压。
(5)腔体壁上有两个气流口,分别是气体入口9和出口10,可以控制腔体内部气体气氛。
(6)腔体侧面有合成产物粉末导出出口11。
(7)腔体侧面有视窗窗口12和视窗挡板13,用来观测核心部件运行状况。
2.在合成过程中,AB两个相互接触的靶材材料可以为金属、陶瓷、其它无机化合物和高分子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怀周,未经赵怀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7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远程控制的光纤传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振动、离心复合试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