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盆式钢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6384.2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升桥;李国强;仝强;高静青;鲍微;吴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盆式钢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盆式钢支座。
背景技术
桥梁支座是当代桥梁设计、建设必不可少的工程部件。目前国内桥梁支座常用的有盆式橡胶支座,球型钢支座。
盆式橡胶支座通常由底盆、活塞和橡胶板及滑动板部件组成,其底盆内腔与活塞配合,橡胶板位于底盆内腔底面与活塞下端面之间。由于盆式橡胶支座的转动是通过橡胶的压缩变形实现,橡胶自身存在老化、硬化问题;其次支座长期转动作用下橡胶板周边镶嵌的密封铜环也很容易磨损,一旦密封铜环损坏,橡胶板在支座转动时会被挤出,支座会失效。
球型钢支座,是在盆式橡胶支座基础上发展的新型支座,通常由底座板、球冠板、上座板等部件组成。球型钢支座的转动是依靠球冠板绕着球冠的球心转动实现的,转动过程中转动力矩一定,因此转动性能更优。单向活动球型钢支座通常将上座板制作成槽型,在球冠板和上座板间设置滑动副,用于释放位移。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种盆式钢支座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取代易老化的橡胶板,实现转动与滑动的完全分离,提高支座的寿命,加工制造标准化。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盆式钢支座,包括底盆、凹球冠板、活塞和上板。
其中,活塞一端为球面,放置在所述凹球冠板的凹球面内,活塞另一端为平面,平面上放置上板,凹球冠板在底盆内部,活塞的球面侧边缘处于所述底盆侧壁接触,构成密闭腔体。
进一步的,活塞与所述底盆接触面之间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活塞与凹球冠板之间有球面耐磨板。
进一步的,凹球冠板与底盆之间有下平面耐磨板。
进一步的,上板与活塞通过导轨链接,限制上板与活塞之间的相对滑动方向。
进一步的,上板与活塞之间有卡榫,上板通过卡榫固定在活塞上。
进一步的,活塞与上板之间有上平面耐磨板。
进一步的,活塞与上板之间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凹球冠板的材质为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将橡胶板的材质更换为钢,避免了橡胶老化、硬化等减少支座寿命的问题,同时改善了支座转动过程中的受力性能;在凹球冠板上下增加耐磨板,降低了钢与钢之间的摩擦,增加了支座的寿命;把活塞设计为一端球面一端平面,实现了转动与滑动分离,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支座的寿命;可以实现加工制造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型装配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向活动型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向活动型装配图。
图中,1:卡榫;2:上板;3:活塞;4:密封圈;5:球面耐磨板;6:凹球冠板;7:下平面耐磨板;8:底盆;9:下不锈钢板;10:上密封圈;11:上平面耐磨板;12:导轨;13:上不锈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整体结构小、性能优、质量轻、性价比高、耐久性好、加工制造非常方便的盆式球型钢支座,使其便于生产和质量控制。
如附图所示,为了实现对转动球冠的防护、批量化制造,该支座固定型、单向活动型、多向活动型均采用盆式结构,即:将凹球冠板置于底盆内,活塞与底盆密切配合并封闭,确保转动部件不会被灰尘污染。
实施例一
固定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盆、凹球冠板、活塞、上板和卡榫。
其中,活塞一端为球面,放置在凹球冠板的凹球面内,活塞另一端为平面,活塞平面端与上板通过卡榫固定在一起。
其中,活塞的球面边缘处于底盆侧面接触,构成密闭腔体,活塞的球面可包覆不锈钢板或镀硬铬。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活塞与底盆之间有密封圈。
由于活塞转动的需要,活塞与底盆之间存在间隙,密封不严,从而会造成有灰尘进入腔体内,导致转动部件污染,增大了摩擦力,减少了转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6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