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氧化钨WO2.9在CT造影剂材料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4207.0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仕平;孔斌;周治国;张红卫;崔晓贞;魏杰;张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4 | 分类号: | A61K4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张美娟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氧化钨 wo sub 2.9 ct 造影 材料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影剂领域,具体涉及氧化钨纳米材料在肿瘤CT造影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日益趋向成熟,CT造影已经被很好的应用于医学领域。现有的一些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微计算机断层成像(CT)、超声成像、光学成像、红外热成像、正电子衍射成像、单电子衍射成像等。
人体各种组织X线的吸收不等,CT利用这一性质进行成像。CT图像,一方面是观察解剖结构,另一方面是了解密度变化。后者可以通过测定CT值而知,亦可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对比观察。人体内肿瘤组织因部位、代谢、生长及伴随情况不同,其密度变化各异。CT对组织的密度分辨率较高,且为横断面扫描,提高了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同时,虽然CT较普通X射线造影有更高的密度分辨率,但有些病变与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异很小,需要利用某些使造影增强的物质,既造影剂,以帮助诊断。CT扫描造影剂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用于空腔脏器造影剂,另一类为静脉注射造影剂。现在医学上普遍应用的为含碘的有机试剂,如碘普胺、碘曲仑、碘克沙醇、碘海醇、碘帕醇、碘佛醇等等。
现今,由于各种疾病的突发,以及对于人体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需求越来越大,包括对于医药与治疗检测手段等的需求。CT由于其无创伤性检查,检查方便、迅速,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密度相差5~6Hu的不同组织能被区分,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能提供没有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像,并可进行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的重建,另外,利用造影剂增强扫描,不仅可以提高病变的发现率,而且对于某些病变可进行诊断。
钨元素在100KeV条件下对于X射线的吸收系数为4.438cm2/g,而对于医学领域常用的碘代试剂碘元素中,在此条件下对于X射线的吸收系数为1.94cm2/g,理论上,相同条件下含钨元素的材料比传统的碘代试剂X射线CT成像效果要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纳米WO2.9具有较大的X射线吸收系数,能够很好地吸收X射线,探讨将其用于CT造影剂材料制备中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制备纳米氧化钨WO2.9:将钨酸分散于苯醚中,在搅拌条件下滴加油醇,在惰性气体或氮气保护下升温至280℃-300℃,反应5-120min,冷却,离心分离,得纳米氧化钨WO2.9;
(2)对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钨WO2.9进行修饰:取甲氧基聚乙二醇酸溶解于氯仿中,将所得纳米氧化钨WO2.9加入其中,搅拌12-14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将所得到的样品分散于水中保存。
步骤(1)中钨酸、油醇与苯醚的质量体积比1mg:0.001-1.5mL:0.001-1.5mL。
步骤(2)中钨元素与甲氧基聚乙二醇酸和氯仿的用量比为(5×10-4-1×10-3mmol):(1mg):(0.01-0.6mL)。
对比所得样品与现在医学中常用的X射线CT造影剂(碘海醇)溶液中的造影效果;
其次,将等元素质量浓度的样品材料与传统造影剂注入活体内,对其活体成像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所用材料本身在磷酸缓冲溶液、血清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稳定性,较小的毒副作用。
本发明通过将WO2.9纳米材料用甲氧基聚乙二醇酸(分子量:2000)进行修饰,从而使其能够应用于生物体内;通过观察其X射线成像效果,得到了一种较传统的CT成像造影剂造影效果更好的新型CT造影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WO2.9纳米材料合成易得,对生物体的毒副作用较小,材料尺寸、溶解性、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好;
2、WO2.9纳米材料在溶液以及生物体内成像效果明显,用其制备的CT造影剂明显优于传统的碘代CT造影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用WO2.9纳米材料制得的CT造影剂的透射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中用WO2.9纳米材料制得的CT造影剂的粒径分布图(宽度)。
图3是本发明中用WO2.9纳米材料制得的CT造影剂的粒径分布图(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4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Bi<sub>2</sub>WO<sub>6</sub>-BaTaO<sub>2</sub>N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Bi<sub>2</sub>WO<sub>6</sub>-SrTaO<sub>2</sub>N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多孔微纳结构WO<sub>3</sub>气敏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用于电致变色的花簇状WO<sub>3</sub>薄膜的制备方法
- 石墨相氮化碳负载氧化钨/钨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三氧化钨
- 一种刻蚀WO<sub>3</sub>纳米薄膜的方法
- 一种WO<sub>3</sub>/MoO<sub>3</sub>复合电致变色膜的制备方法
- 一种臭氧改性WO<sub>3</sub>薄膜光电极的方法
- 软件生成装置和软件生成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