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蒜油的分离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1253.5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9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仲兆祥;黄瑶;孙芸;姚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0 | 分类号: | C11B1/00;C11B3/00;A23D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蒜油 分离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食品加工领域中分离提取获得大蒜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的地下鳞茎,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多种保健成分。从古至今,中国、埃及、日本、希腊、印度等国家一直使用大蒜治疗多种疾病。故因其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独特保健功能,而备受瞩目。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蒜及其有效成分生理功能研究不断深入,已证明大蒜及其制品中含有大蒜素、蒜氨酸、大蒜多糖、大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阿藿烯等多种功效成分。目前研究最多,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其含硫有机化合物——大蒜油。大蒜油中的主要成分为二烯丙基一硫醚(DS),二烯丙基二硫醚(DDS),二烯丙基三硫醚(DTS)和二烯丙基四硫醚(DTTS),均已证明具有较强的抗癌、抗病毒、抗菌活性,并能较强的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强机体免疫力。近年来大蒜油的提取成为大蒜深加工的重要内容之一。
迄今为止,大蒜油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CO2超临界提取法、分子蒸馏。水蒸气蒸馏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是目前生产大蒜油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油水分离不净而产生乳化层,往往需要进行进一步精馏,导致大蒜油得率较低,且大蒜油中大蒜素含量低;溶剂提取法中大蒜油得率高,大蒜油中的大蒜素的含量高且稳定,但是大蒜油中杂质较多,需要除杂后才能得到高品质的大蒜油,而且存在溶剂残留的问题;超临界萃取法操作简单,可直接获得纯净的、高品质的大蒜油,但是生产成本高、设备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目前还难以大规模的工业化;分子蒸馏能够在低温条件下蒸馏出油水混合物,避免破坏大蒜油中热敏性物质,但是现有设备投资较大、生产效率相对低、工业化还存在一定难度。
与上述过程相比,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以其分离条件温和、对热敏性芳香物无热破坏,能耗低、不需要附加其它处理和添加溶剂或吸附剂、芳香化合物损失小等优点,被认为是芳香物回收中一个很有前景的替代方法。渗透汽化是一种以分离材料为基础而形成的新型膜分离技术。该技术不同于常用的基于孔截留的膜分离过程,渗透汽化是利用致密高聚物膜对液体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扩散性能的不同实现组分分离的一种膜过程。该技术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液体混合物原料经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常压下送入膜分离器与膜接触,在膜的下游侧用抽真空的方法维持低压。渗透物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汽分压差或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透过膜,并在膜的下游侧汽化,最终被冷凝成液体而获得,不能透过膜的截留物流出膜分离器。其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以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吸收等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分离任务,它特别适用于蒸馏法较难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点、恒沸点混合物,对于水蒸气蒸馏中油水分离不净的问题也能很好的解决。因此渗透汽化对有机溶剂和混合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及废水中少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具有明显的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势,可用于有机液脱水、从水相中分离有机物及有机混合液的分离。
目前渗透汽化在食品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果汁芳香物的回收等。国外有对苹果汁中的芳香物质、石榴汁中的酯、醇及柠檬汁中的烯类、烃类等芳香物质的渗透汽化回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汽化对其芳香成分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回收作用,揭示了渗透汽化回收和浓缩食品工业芳香物的可行性。而对于大蒜油的渗透汽化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文献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蒜油的分离提取方法,该方法步骤简单、能耗低、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蒜油的分离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大蒜去皮破碎成蒜泥,加水酶解,然后加热保温,再进行水蒸气蒸馏,蒸汽进行热交换降温后冷凝得到大蒜油与水的乳浊液;
(2)将步骤(1)得到的乳浊液用微滤膜过滤,去除乳浊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3)将步骤(2)中微滤得到的渗透侧的乳浊液置于渗透汽化装置中进行分离;
(4)对步骤(3)渗透汽化装置渗透侧收集到的蒸汽进行冷凝得到大蒜油。
步骤(1)中,加水酶解时,蒜与水的质量比为1:2~8,优选1:2~5,最优选1:3;酶解时间为1~4h,最优选1h;酶解温度为20~40℃,优选30~40℃,最优选35℃。
步骤(1)中,加热保温,温度为70~90℃,最优选85℃;保温时间30~90min,优选40~60min,最优选50min。
步骤(1)中,水蒸气蒸馏时间为1~3h,最优选1.5h。
步骤(1)中,热交换的热量回收后利用到步骤(3)的渗透汽化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1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海底探测与假地形处理的实测SVP重构方法
- 下一篇:污泥固化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