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8822.0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5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钒旭;丁鑫锐;汤勇;李宗涛;陈光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柱 阵列 蒸汽 干道 复合 吸液芯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吸液芯为圆柱状结构,包括蒸汽干道和毛细层;毛细层为多段沿复合吸液芯轴向堆叠的铜粉烧结式毛细层,不同段的毛细层具有不同的孔隙率,从接近热源处起,毛细层孔隙率由小到大沿吸液芯轴向梯度排列;烧结所用铜粉粒径为100~400网目;蒸汽干道为空心结构,贯穿整个毛细层,包括主蒸汽干道和副蒸汽干道;主蒸汽干道位于圆柱形复合吸液芯中心,副蒸汽干道为多个,位于主蒸汽干道外周;多个副蒸汽干道,以及副蒸汽干道与主蒸汽干道之间间隔;主蒸汽干道的横截面积大于副蒸汽干道的横截面积,主蒸汽干道的横截面积至少占所述吸液芯横截面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蒸汽干道底面距离吸液芯底面0.5~2mm,蒸汽干道顶面位于吸液芯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其特征在于:各个副蒸汽干道的横截面积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蒸汽干道和副蒸汽干道的横截面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其特征在于:各个副蒸汽干道均匀分布在主蒸汽干道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毛细层数量与各毛细层的轴向高度可变。
6.权利要求1所述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的一体化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热柱管壳内放入主蒸汽干道和副蒸汽干道对应形状的芯棒,形成吸液芯填充空间,按目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和毛细层烧结用铜粉层级要求依次往管壳填充铜粉颗粒;
(2)将填粉完的热柱管壳置于烧结炉加热升温,烧结炉升温速度控制为3℃/min~5℃/min,并在加热至750℃~800℃时保温30‐35分钟,然后在850℃~900℃温度下保温烧结30min~60min;烧结炉为氢气、氩气或氮气保护气氛烧结炉或真空烧结炉中的任意一种;
(3)烧结完成后,炉冷至室温,取出热柱管壳,拔出芯棒后即在管壳内部,得到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的组装制造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模具内放入主蒸汽干道和副蒸汽干道对应形状的芯棒,形成吸液芯填充空间,按目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和毛细层烧结用铜粉层级要求依次往管壳填充铜粉颗粒;
(2)将填粉完的模具置于烧结炉加热升温,烧结炉升温速度控制为3℃/min~5℃/min,并在加热至750℃~800℃时保温30‐35分钟,然后在850℃~900℃温度下保温烧结30min~60min;烧结炉为氢气、氩气或氮气保护气氛烧结炉或真空烧结炉中的任意一种;
(3)烧结完成后,炉冷至室温,取出模具,拔出芯棒,脱模后可得多蒸汽干道复合多孔材料;
(4)再将多蒸汽干道复合多孔材料装入热柱壳体中,置于烧结炉烧结后,即得到热柱阵列蒸汽干道复合吸液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88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多面体夹芯板的液压机立柱
- 下一篇:高效大功率可调稳压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