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钢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27080.X | 申请日: | 2013-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6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陈兴华;李林;王国柱;杨利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C21C7/04;B22D11/18;B22D2/00;C22C38/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钢及其生产工艺,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用钢品种主要包括钢板、优质钢、型钢、带钢、钢管、金属制品等。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钢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球汽车制造业在全球所消费的钢材已超过了1亿吨,加上生产汽车部件所消费的钢材,全球每年仅汽车行业消费的钢材就超过1.5亿吨。用于制造汽车的钢板简称汽车板,制造一辆轿车约需使用薄钢板600~800kg。根据汽车板的使用部位是否暴露在外,又可将它分为汽车外板和汽车内板。其中,汽车外板是汽车板中生产难度最大的产品,产品在使用过程要求表面无缺陷,同时还要具有优良冲压成型性、焊接性及耐蚀性。为了保证人员的乘车安全,汽车用钢产品在生产过程必须达到零缺陷的要求。
汽车行业的迅猛增长加大了对钢铁材料的需求,虽然我国已持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但国内汽车用钢的实物品质尚不能完全满足汽车行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同时随着汽车的高性能化和轻量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对汽车用钢生产工艺做进一步改进,提高钢水纯净度,同时对产品成分进行优化,提高材料使用性能。
目前,汽车用钢带主要用于汽车弹簧、后桥横梁等,作为汽车安全件用钢,对产品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要求很高,且用户在使用过程加工程序多,部分成品厚度薄或直接冲压成型,若钢水中存在夹杂物,极易在冲压、焊接等过程产生裂纹,影响整批产品的安全使用。此类钢在生产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难点:(1)对于低碳高强度汽车用钢,由于成品碳含量低,电炉冶炼过程必须进行深脱碳,导致出钢前氧位较高,出钢过程复合中铝被氧化形成大量Al2O3夹杂,在后序冶炼过程不能完全去除,影响钢水纯净度;(2)冶炼周期较长,生产组织过程不能固化精炼、真空工位,冶炼工艺存在一定波动;(3)精炼过程渣系较难控制,浇注过程钢水易发粘;(4)由于生产、工艺等原因连铸浇注过程有时会调整拉速,会降低实物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用钢的生产工艺,降低精炼过程的脱氧难度,提高钢水的纯净度,使连铸浇注过程稳定,缩短冶炼周期。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通过上述工艺制备的一种汽车用钢。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钢的生产工艺,包括电炉工序、精炼工序和连铸工序,
(1)在电炉工序中,使用集束氧枪供氧脱碳和造渣脱磷,使熔清的成分达到C≤0.06%,P≤0.008,并且在出钢前1~2min停止供氧操作,同时向电炉内加入2-4kg/t的脱氧护炉剂降低电炉内钢水的氧含量,控制电炉中的出钢氧位小于800ppm。
(2)在精炼工序中,精炼开始供电5min时,向钢包内补加石灰200~300kg,并增大氩气流量至250~350L/min。
(3)在连铸工艺中,浇注过程采用全保护浇注,结晶器液面采用全自动液面检测,将液面波动>6%的铸坯进行报废处理,并控制浇注过程中拉速为2.0-2.1m/min。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为,在电炉工艺中,加入的脱氧护炉剂主要成分为CaO:7-12%;Al2O3:<5%;SiO2≤12;MgO:≥50%;TC:15-20%;H2O:≤2.0%。
进一步地,在精炼工序中,精炼炉第一次、第二次供电过程使用碳化硅进行扩散脱氧操作,精炼炉第三次供电直至吊包前供电过程使用电石进行保持,保证精炼过程白渣,控制精炼过程炉渣碱度大于3,提高炉渣吸附夹杂物的能力。
再进一步地,在精炼工序中,进真空前控制铝的总含量为0.02%~0.04%。
再进一步地,在连铸工艺中,全保护浇注的方法为:钢包到中间包采用长水口氩封保护浇注,中间包到结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保护浇注。
再进一步地,在连铸工艺中,控制连浇炉数小于等于5炉,减少浇注过程耐材侵蚀,避免中包耐材剥落污染钢水,保证实物质量合格。
再进一步地,在连铸工艺中,采用结晶器捞渣棒进行捞渣,避免捞渣过程污染钢水。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用钢,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0.09%<=C<=0.12%,1.00%<=Mn<=1.25%,P、S<=0.01%,0.20%<=Si<=0.30%,0.03%<=Nb<=0.05%,0.02%<=Alt<=0.07%,余量为F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70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