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反内能动力系统能量获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4576.1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邵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峥 |
主分类号: | F02G1/04 | 分类号: | F02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路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能 动力 系统 能量 获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当代动力更新摆脱能(资)源依赖的动力系统,它以一种深层次气体热流量可持续作功的内能为能源,它大可用到电厂发电,广可用到各种车船机的驱动,小可组成微小型发电机组,当为第三代动力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巳有动力可概括为热源的汽轮机和内燃机以及非热源的水轮机三大动力,三大动力当前都饱受着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困扰,制约着发展,尚无新动力出现。动力的主力汽轮机和内燃机由于严重污染环境,迫切需要新型动力顶替,二氧化碳的排放巳成为人类生存的一大隐患。汽轮机是把它物燃烧获得的水蒸气热内能变为旋转机械能,内燃机是把它物在机体内燃烧产生的气体热内能经推动活塞或轮叶变为旋转机械能,二机作功后的蒸气燃烧气的余热均排到机外,内燃机废气较大的余压也随之排掉不再用,余热余压的排出是造成二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已有热动力技术对热没有在重复利用上下功夫,不研究具有压力的气体,只研究寻找具有发热能力的物质,对热的利用认定就一种模式。一次性利用模式已经纳入国际单位换算标准,1kw=23.89×10-2kcaI/s,把热看成能,热力学研究范围本应到压力气终止,压力能如何转变为机械能是流体力学研究范围,可目前热动力仍以热本位理论代替着流体力学理论统领热动力全过程。一次性利用导致视热为能和热本位理论出现,在一定程度影响热动力发展。
当前用于动力的热源紧张,是热动力发展和存在的主要技术矛盾,地球上量大的已有热源已逼近枯竭,原油煤炭价格猛涨,能源问题的解决是世界各国当务之急。出路何在?靠开发其他几种小散能源根本无法顶替现有庞大的热动力,靠发展核动力取代不了热动力,福島核事故给了核电技术当头一棒,教训深刻,风电水电受自然资源限制,核电更受资源限制,太阳能电站聚光镜光伏电池板这些平面利用法很难集少成多,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落实气体热内能含义,在科学含义基礎上开发新的动力系统,必须跳出一次性热本位理论,在现有可行技术基礎之上进行开发。对热的取得从气体状态方程(后面列出)可知,尚有第二种方法,通过对气体加压可形成热量集聚,具有燃烧它物取热同样的效果——热容增加。岂不知热无质量1类气体热胀滞后两个特性天生的一对在这里巧合,为人类生存解决一个大问题,热不但可以反复利用,气体热内能居然可以白得。
压反内能动力技术没见哪个国家有人提出。
三大动力之一的水轮机在动力界一直是给旁路化的一种动力,在本动力系统除它高效率的本体外,是它带来一个具有增效一倍的能量传递机构,使它的位置高过汽轮机,与汽轮机比较它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受资源环境制约,无污染高效理想的动力技术,为实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能源是压缩气体的热内能。热内能的取得不燃烧不排放,不存在污染环境问题,热内能在压缩气体过程中取得,对有限的热源循环利用,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本技术的封闭内循环动力系统使气体的热膨胀不断产生热流量,并在能量获取中达到一个高量比,非常理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峥,未经邵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溢锅即断火的炉灶
- 下一篇:光致变色化合物和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