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反内能动力系统能量获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4576.1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邵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峥 |
主分类号: | F02G1/04 | 分类号: | F02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路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能 动力 系统 能量 获取 方法 | ||
1.一种动力系统,它是由气体压缩机、高压管路、气体动力机、低压管路依次连成一个回路,气体循环流动,气体压缩机压气由外力驱动,气体动力机转换气体能量向外输出动力,除输出守恒的压缩机驱动能量之外还输出一份多出的能量,多出的能量系压反内能动力系统特有的功能所产生的能量,特有功能来自于气体压缩机尚未被开发利用的第二个功能,即对配套的管罐外露面加以保温,把气体压缩过程滞后产生的热量全部留住,使排气温度提高到最大值,气体产生热膨胀,多出的体积同等温压缩后最小体积一样具有能量,此能量经气体动力机一起转换被输出则为多出的能量,其特征是:压缩机驱动能量把气体压力提高到额定值,相对应气体体积缩为一个最小值,并保有一定流速,其特征中的特征是:压前体积比压后最小体积多出的体积变无,变无体积所含热量却全部滞后给了压后的最小体积,最小体积为压缩机大动力系统中的一个孤立体系,自出现至气体动力机出口一段为增大的热势控制系统,其所多得的热量系从增大的热势控制系统之外取得,它有增大的热势控制系统特性也有大动力系统的共性,其特性决定气体体积必然热膨胀,其共性决定1类气体热膨胀必按气体状态方程规律膨胀,1类气体的滞后特性又决定它的温度升高和体积膨胀滞后于压缩过程,压后膨胀体积除具有进气状态能量外还多出一份热膨胀体积带来的能量,压后流量保有守恒的驱动能量,总能量中分一与压前气体能量等值部份由气体动力机排出,余下部份由气体动力机转换为旋转机械能输送出去,增大的热势控制系统是复合在压反动力系统内的1个特殊系统,压反内能动力系统靠这一特殊系统成为1个人造能源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是;有形动力系统中存在着1个无形动力系统,无形动力系统获取的能量是气体的热内能,热内能产生在高压管路中,通过气体动力机时做功相当增加1台无形气体压缩机,无形气体压缩机、热内能和气体动力机容量增大部份组成无形动力系统,其实质是无形动力系统借用有形气体压缩机产生热内能,又借用有形气体动力机将热内能转换为机械能输送出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是:对气体的加热方式为集聚式,通过压缩机在压缩气体过程同时完成,计量单位为热密度(卡/米3),热量来自动力系统内气体含的热量,热总量不变,集聚加热法对热量反复多次使用,气体热内能体现为热流量,压缩机出口压力恒定,出耒的单位体积压力气所具有的热密度和所具有的滞后特性在高压管内产生1个与热密度相对应的热澎脹流量,即多出1份同压力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是:集聚的热造成温度升高,带来热内能的产生,由于热内能产生滞后于气体压缩过程,气体压缩机并未多投入能量,热无质量压缩机压缩热也未多投入能量,热内能白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是:若工质选空气,开敞式运行,气体压缩机自大气吸气,气体动力机出来的气体又排入大气,为本动力系统1个特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是:压力气除直接引入气体动力机做功外,还有第2个方案,通过能量转换机构将气能转换为水的压力能,令水进入水轮机输出能量,水轮机效率较气轮机高20%,且中低负荷空转可运行,所述的动力系统中的气体动力机改为水轮机,需在水轮机与压缩机间增设1套能量传递机构,压缩机与能量传递机构间为气系统,传递机构与水轮机间为水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是:能量传递机构除传递能量之外还有第二个作用,能量传递机构是对6个气罐轮换抽气和充气,使原压缩机吸入压力由全为低压改为由高到低,可以使气体压缩机的投入能量(kw)减少一半,投入的驱动能量(kw)同值,多得的能量却可增加1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峥,未经邵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5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溢锅即断火的炉灶
- 下一篇:光致变色化合物和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