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接作用的发条平衡铰链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8286.6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2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G.W.克拉詹克;A.N.斯坦达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4 | 分类号: | E05D3/04;E05D11/0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作用 发条 平衡 铰链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平衡铰链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车辆行李箱盖的平衡铰链组件通常包括至少一个扭力杆,该扭力杆在一对铰链盒之间延伸。支撑构件可旋转地附接到每一个铰链盒,并且由所述每一个铰链盒支撑,其中行李箱盖附接到支撑构件以随其一起旋转。扭矩杆的一端弯曲以限定接合铰链盒之一的卷紧端(wind-up end),并且扭矩杆的另一端弯曲以限定接合支撑构件之一的环状端。因此,扭力杆必须跨车辆的宽度在相对的铰链盒之间延伸。扭矩杆在相对于铰链盒的装配和固定在位过程中扭转,以预加载扭矩杆。被预加载的扭矩杆作为弹簧发挥作用来解除扭曲,由此向支撑构件施加扭矩来辅助打开行李箱盖。
扭力杆的有效长度越短,则作用在扭力杆上的应力越高。因此,缩短扭力杆的有效长度往往降低扭力杆的耐久性,而增大扭力杆的有效长度往往延长扭力杆的耐久性。但是,扭力杆的有效长度受侧向车辆宽度限制。由于随时间推移车辆变得越来越小,因此车辆的侧向宽度也减小,由此缩短扭力杆的有效长度。另外,对封装的考虑要求扭力杆与其他车辆部件(例如扬声器、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动力遮阳装置等)争夺行李箱内搁架下方的空间。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平衡铰链组件。该平衡铰链组件包括铰链盒。支撑构件被可旋转地附接到铰链盒,以绕旋转轴线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连杆系统使铰链盒和支撑构件相互连接。连杆系统包括卷紧连杆(wind-up link)和从动连杆。卷紧连杆可旋转地附接到铰链盒,以绕弹簧轴线旋转。卷紧连杆径向远离弹簧轴线地延伸到远侧枢转轴线,该远侧枢转轴线与弹簧轴线侧向地间隔开。从动连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远侧枢转点处可旋转地附接到卷紧连杆。第二端可旋转地附接到支撑构件。平面螺旋弹簧绕弹簧轴线盘绕,并且联接到铰链盒和卷紧连杆。平面螺旋弹簧配置为向卷紧连杆施加扭矩来使卷紧连杆绕弹簧轴线旋转,以辅助支撑构件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
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沿纵向轴线延伸并且限定开口的车身。行李箱盖联接到车身,并且配置为密封所述开口。平衡铰链组件可旋转地附接到车身,以绕旋转轴线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该平衡铰链组件包括铰链盒。支撑构件被可旋转地附接到铰链盒,并且支撑后背箱盖,用于绕旋转轴线随后背箱盖一起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连杆系统使铰链盒和支撑构件相互连接。连杆系统包括卷紧连杆和从动连杆。卷紧连杆可旋转地附接到铰链盒,以绕弹簧轴线旋转。卷紧连杆径向远离弹簧轴线地延伸到远侧枢转轴线,该远侧枢转轴线与弹簧轴线侧向地间隔开。从动连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远侧枢转点处可旋转地附接到卷紧连杆。第二端可旋转地附接到支撑构件。至少一个发条绕弹簧轴线盘绕,并且联接到铰链盒和卷紧连杆。至少一个发条配置为向卷紧连杆施加扭矩来使卷紧连杆绕弹簧轴线旋转,以辅助支撑构件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
因此,平衡铰链组件包括平面螺旋弹簧,例如发条,以存储和提供扭矩,以辅助使支撑构件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中。这样,本文所述的平衡铰链组件不需要跨车辆宽度延伸的长扭力杆,由此空出车辆行李箱内的封装空间。
在结合附图理解时,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从下面实现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一些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平衡铰链组件的从车辆一侧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平衡铰链组件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图3是平衡铰链组件的示意性分解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例如“上方”、“下方”、“向上”、“向下”等术语用于关于附图描述性地使用,不表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参照附图,其中,在整个几幅视图中,相似的数字标示相似的部件,车辆大体显示在22处。参照图1,车辆图示为私家轿车,其具有布置在车辆22的车身26的后端处的行李箱,车辆22的后端显示在图1中。应可理解,车辆22包括至少一个动力源,例如但不限于内燃发动机和/或电机,其驱动车辆22来使至少一个驱动轮旋转。虽然图示为私家轿车,但是应意识到,车辆22的特定形状和/或配置可与图1中所示的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8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