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5800.2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野;李日东;邹江;杨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9/08 | 分类号: | C07D20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苏泳生 |
地址: |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赛洛多辛二 烷基化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赛洛多辛对尿道平滑肌收缩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并降低尿道内压,而对血压没有很大影响。此外,赛洛多辛选择性影响α1A-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因而作为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的排尿障碍等的治疗剂极其有用。
在赛洛多辛原料药的制备过程中,常见有杂质为化合式(1)表示的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为了准确控制赛洛多辛中杂质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有必要开发一种廉价的该杂质合成方法,提供高质量的杂质对照品。因此,合成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对于降低赛洛多辛的杂质检测和质量研究的成本,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化学式(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的合成方法,以提供廉价的得到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化学式(1)表示的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化合式(2)的化合物与化学式(3)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由化学式(4)的化合物;
化学式(2)
化学式(3)
其中X代表离去基团;
化学式(4)
2)然后水解化学式(4)的化合物,得到化合式(5)的化合物;
化学式(5)
3)将化合式(5)的化合物进一步水解得到化学式(1)表示的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发明合成方法,可以非常廉价的得到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赛洛多辛二烷基化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3个步骤:
第1步:
合成苯甲酸3-{7-氰基-5-[(2R)-2-(N,N-二{2-[2-(2,2,2-三氟乙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丙基]-2,3-二氢-1H-吲哚-1-基}丙酯
在本发明合成方法中所用的苯甲酸3-{7-氰基-5-[(2R)-2-(N,N-二{2-[2-(2,2,2-三氟乙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丙基]-2,3-二氢-1H-吲哚-1-基}丙酯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将由如下化学式(2)表示的苯甲酸3-{7-氰基-5-[(2R)-2-氨基丙基]-2,3-二氢-1H-吲哚-1-基}丙酯或 其盐:
[化学式2]
与由化学式(3)表示的苯氧基乙烷化合物反应:
[化学式3]
其中X代表离去基团。
作为化学式(3)的离去基团X,可举例说明的有,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低级烷基磺酰氧基,例如甲磺酰氧基等;芳基磺酰氧基,例如苯磺酰氧基或甲苯磺酰氧基等。其中,优选溴原子。
苯甲酸3-{7-氰基-5-[(2R)-2-氨基丙基]-2,3-二氢-1H-吲哚-1-基}丙酯(化学式2)与苯氧基乙烷化合物(化学式3)的摩尔比为1:2~3,优选1:2。
作为用于反应溶剂的有机溶剂,可采用任何有机溶剂,除非其抑制该反应。可举例说明的有,低级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叔丁醇等;非质子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腈等;以及选自上述溶剂的溶剂混合物。其中,优选乙腈。
作为碱,可举例说明的有,无机碱,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碳酸盐,例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等;以及有机碱,例如三乙胺,二异丙基胺等。其中,优选碳酸钾。
反应通常在室温至用于反应的有机溶剂的沸点下进行30分钟-48小时。
反应后,苯甲酸3-{7-氰基-5-[(2R)-2-(N,N-二{2-[2-(2,2,2-三氟乙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丙基]-2,3-二氢-1H-吲哚-1-基}丙酯,即化学式(4)的化合物,可以通过通常步骤获得。
第2步:
合成化学式(5)的化合物,即,1-(3-羟丙基)-5-[(2R)-2-(N,N-二{2-[2-(2,2,2-三氟乙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丙基]-2,3-二氢-1H-吲哚-7-甲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5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