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除含硫恶臭物质的复合微生物活性填料及其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5399.2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刘俊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48;B01D53/50;B01D5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除 恶臭 物质 复合 微生物 活性 填料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是一种脱除含硫恶臭物质的复合微生物活性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在污水、污泥处理、垃圾处理和堆肥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味气体,硫化氢、硫醇、硫醚、二硫化碳等含硫物质为臭味气体中常见的发臭物质。恶臭物质逸散到大气中,随着空气的流动扩散到各处,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空气污染和臭气的治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并要求企业在排放污染物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我国于1993年开始实施的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恶臭物质的排放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与其它物理化学废气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方法因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技术清洁、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九十年代以后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将含硫的恶臭物质转化为硫酸盐或硫单质的过程。
但是,微生物通常附着生长在载体表面,在运行生物反应器时需要定期向载体喷淋营养液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所需的养分与水分。在喷淋的过程中,微生物极易从载体表面脱落,随多余的营养液从净化废气的生物反应器中流出,造成流失,引起含硫恶臭物质的处理效果降低的问题。并且,载体通常采用堆肥材料、木片、树皮,拉西环,陶粒等。堆肥材料、木片、树皮等载体的比表面积小,填充密度大,压力损失大,易腐烂,使用寿命短;拉西环、陶粒表面光滑,微生物不易附着,更易流失。净化含硫恶臭物质的生物反应器的接种物多为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微生物适应期长,生物反应器启动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除含硫恶臭物质的复合微生物活性填料及其制备和应用,该复合微生物活性填料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透气性好,阻力小;菌细胞附载量高,不易流失;附载有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SL1与水微菌(Aquamicrobium defluvii)SU1,具有较高的降解硫化氢的效率;在净化废气的生物反应器中的填充密度低,压力低,不易腐烂变形,能够长期使用和适应复杂的处理条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脱除含硫恶臭物质的复合微生物活性填料,所述填料附载有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SL1与水微菌(Aquamicrobium defluvii)SU1菌悬液;所述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SL1,保藏编号为CGMCC No.7400,水微菌(Aquamicrobium defluvii)SU1保藏编号为CGMCC No.7399。
所述填料为轻质多孔聚氨酯泡沫块、颗粒活性炭、火山岩、珍珠岩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所述的两种微生物菌悬液与轻质多孔材料的质量比为50-300∶10。
所述的复合微生物活性填料中人苍白杆菌SL1菌体浓度大于106CFU/g,水微菌SU1的菌体浓度大于106CFU/g。
所述的复合微生物活性填料制备步骤如下:
(1)斜面培养:分别培养制备人苍白杆菌SL1与水微菌SU1斜面菌种;
所述的人苍白杆菌SL1斜面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0.5g,KH2PO42.0g,K2HPO42.0g,KNO32.0g,NH4Cl0.5g,MgCl2·6H2O0.2g,FeSO4·7H2O0.01g,Na2S2O3·5H2O5.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6.8-7.2,121℃灭菌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5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