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冲击枪用多针式冲击头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1655.0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4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坡;吴良晨;张涛;柳阳;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东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5/02 | 分类号: | B24C5/02;B24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程新霞 |
地址: | 3000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冲击 枪用多针式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纳米化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声冲击(喷丸)枪用多针式冲击头及其设计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抗应力腐蚀、变形矫正、消除残余应力、金属表面纳米化等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过程中,金属焊接是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金属材料按照形状、尺寸进行焊接后,由于焊趾的应力集中及残余拉伸应力等因素的作用,通常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远远低于基本金属,焊接疲劳裂纹常起裂于接头焊趾处,由此导致如海洋采油平台、桥梁、机车车辆、船舶、飞机等大型焊接结构件事故时常发生,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工作、旅行、生活、财产等方面带来一些严重的损失和影响。因此,改善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成了人们长期要解决的难题,通常人们常常采用锤击法、熔修法、喷丸法等来提高焊接接头及结构的疲劳性能,但其效率、效果及适用范围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近来人们采用磁致伸缩式超生冲击装置来对焊趾进行处理,以提高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由于磁致伸缩式超声冲击装置的损耗较大,效率只能达到30%左右;操作时易于发热,需要使用水、油等液体进行冷却;且产品造价很高,体积和重量也较大,操作不方便,因而不利于在各种工作场所中推广、使用和操作。为提高焊接结构抗应力腐蚀性能、消除残余应力以及焊后变形矫正,当今普遍公认的方便、有效的技术之一是采用超声冲击装置对金属焊接部位的焊趾部位进行处理。
申请号为02100037.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压电式超声冲击装置”,目前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基本采用这一类型。以往的超声喷丸工具输出端和冲击头均为圆形体,受几何形状所限,喷丸处理过程效率低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上述背景技术论述中已有超声喷丸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的超声喷丸枪(超声冲击枪)用多针式冲击头。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超声冲击枪用多针式冲击头,由变幅杆端面,冲击针罩板和冲击针三部分组成,
所述变幅杆端面的末端直接与变幅杆螺纹相连,其端面设置有冲击针,所述冲击针穿过设置在冲击针罩板上的冲击针孔,所述冲击针罩板与超声冲击枪枪体固定相连。其中冲击针与变幅杆端面之间保留适度的活动间隙以保证冲击针正常振动,将装配好的多针式冲击头放置于超声冲击枪前端,对待处理工件进行喷丸处理。
所述变幅杆端面和冲击针罩板的中央是冲击有效面积(A),占整个变幅杆端面和冲击针罩板面积的70%—80%,用于安装冲击针和打出冲击针孔;在冲击针罩板的周边设置用于安装和固定的安装孔。
所述冲击针选择如附图所示的两种冲击针,其中一种冲击针选择冲击端为圆头,尾端为圆台,和变幅杆端面相接触;另一种冲击针选择阶梯圆柱形状,冲击端和尾端均为圆头状;可选择在所述变幅杆端面冲击针安装的位置设置凹坑,用于安装冲击针。
所述冲击枪可选用半波长超声冲击枪,该类冲击枪换能器和变幅杆的尺寸分别为系统谐振频率对应波长的四分之一,也可选用全波长超声冲击枪,冲击枪换能器和变幅杆的尺寸分别为系统谐振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
在冲击枪中,使用的换能器可选用压电陶瓷换能器,该换能器由2至12片偶数片压电陶瓷组成,也可选用磁致伸缩式换能器。
变幅杆端面形状为长方形,与冲击针罩板形状相同,变幅杆端面和冲击针罩板尺寸为a×b,冲击针的直径为d(即冲击针针孔),针间间隙为c,则长度方向上可以分布的冲击针数量(i)为a/(d+c)+1,宽度方向上冲击针的数量(l)为b/(d+c)+1,由此在变幅杆端面和冲击针罩板形成了一个i×l的矩阵,为了保证直线方向上100%的覆盖率并提高冲击效率,将此矩阵围绕中心点旋转θ角,其中θ的取值范围为5—25度,即可依据冲击有效面积(A)得到最终冲击针(孔)的分布图,此时冲击针和冲击针孔充满冲击有效区域内并成行列布置,与水平方向成θ角,其中θ的取值范围为5—25度。
一种超声冲击枪用多针式冲击头的设计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确认冲击针的振幅和变幅杆的最小径向面积s;
步骤2,根据变幅杆端面面积与变幅杆径向面积之比(记为r)增大一倍,冲击针的振幅减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计算得到相应的变幅杆端面的最大面积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东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东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16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阻加热炉
- 下一篇:交联硅烷改性的分子自组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