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哈工大异养硝化不动细菌L7产低温氨单加氧酶的方法及其分离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1282.7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4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光;黄晓飞;秦雯;张多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2 | 分类号: | C12N9/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金永焕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哈工大 硝化 不动 细菌 l7 低温 氨单加氧酶 方法 及其 分离 纯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酶的方法及其分离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脱氮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为有效、最具应用前景的去除水中氨氮污染的技术,也是当前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然而硝化过程在温度低于15℃时会严重受到抑制,硝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止。水中的硝化过程是由一系列氧化还原酶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完成,其中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AMO)将氨氮氧化形成羟胺(NH2OH),在氨氮降解过程中起限速作用。提高微生物体内氨单加氧酶的量及活性,可利用提高氨氮降解速度。
最初的氨单加氧酶基因是从Nitrosomonas europaea中扩增出来的,但是由于氨单加氧酶在体外极不稳定,所以很长时间内未能分离纯化而出。Moir等人克服了上述缺点,于1996年从异养硝化菌Paracoccus denikjicans分离出来了由两个亚基组成的氨单加氧酶,一个亚基分子量为38kDa,另一个亚基分子量为46kDa(Mior J.W.B.,Crossman L.C.,Spiro S.,Richardson D.J.The purification of ammonia monooxygenase from Paracoccus denitrificans.FEBS Letters,1996,387:71-74)。为了防止氨单加氧酶失去活性,所以分离提纯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在4℃,说明在低温下,氨单加氧酶活性更高。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在此高温条件下,产酶速度势必受到影响。而目前关于如何提高氨单加氧酶的产酶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温下氨单加氧酶产酶量低的问题,而提供哈工大异养硝化不动细菌L7产低温氨单加氧酶的方法及其分离纯化方法。
哈工大异养硝化不动细菌L7产低温氨单加氧酶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哈工大异养硝化不动细菌L7(Acinetobacter Heteronitrifihit L7)菌株接种到产酶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10%,在160rpm/min、4℃培养70~78h,即完成哈工大异养硝化不动细菌L7产低温氨单加氧酶;其中产酶液体培养基的组分如下:NH4Cl0.5g/L、CH3CH2ONa1.0g/L、MgSO4·7H2O0.5g/L、K2HPO40.2g/L、NaCl0.12g/L、0.1g/L CuCl2、血清蛋白0.2g/L、Cty C0.01g/L、维生素C0.01g/L和余量的蒸馏水,pH值7.8~8.2。
哈工大异养硝化不动细菌L7产低温氨单加氧酶的分离纯化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哈工大异养硝化不动细菌L7(Acinetobacter Heteronitrifihit L7)菌株接种到产酶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10%,在160rpm/min、4℃培养70~78h,然后在6000rpm离心5min后收集菌体;
二、将菌体用10mmol/L、pH8.5的Tris-HCI缓冲液重悬后置于冰水浴中超声破碎15min,然后将破碎液采用溶菌酶对细胞进行破碎,通过渗透作用,制备不含溶菌酶的细胞膜;
三、应用DEAE-CL6B离子交换柱对收集的细胞膜进行分离,并用50mM、pH7.5的Tris-HCl进行平衡,同时加入0.02%的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在相同的缓冲液中,用0-2mM梯度NaCl进行洗脱,氨单加氧酶在30mM的NaCl条件下从离子交换柱中洗脱下来,然后采用耗氧速率法测定氨单加氧酶活性,收集有活性的溶液,并用交联聚丙烯酰胺葡聚糖S-100的凝胶过滤层析进行进一步分离,洗脱溶液为0.05M磷酸+0.15MNaCl+0.02%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pH7.5,收集的样品,即完成哈工大异养硝化不动细菌L7产低温氨单加氧酶的分离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1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带电路的纳米全金属灯珠条结构
- 下一篇:压缩机双工位浮动自动注油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