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点火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8789.1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6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山内勇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1F38/12 | 分类号: | H01F38/12;H01F27/29;F02P3/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文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点火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一种在内燃机中使用的、用于在火花塞中产生电火花的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所谓的棒状线圈(stick coil)已知作为内燃机的点火线圈。棒状线圈一般包括在插入内燃机插孔中的筒形本体(即,外壳)内放置的升压绕组。棒状线圈还包括诸如聚苯硫醚(PPS)的树脂材料覆盖的高压部和被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覆盖的头部,以便抵御极端环境,诸如发动机插孔内的高温情况。头部定位成远离发动机燃烧室。PPS抵御水解并具有较高的电绝缘强度。PBT的耐火性较高。
内燃机的插孔直径趋于减小,以便适应减小内燃机尺寸的需求,其中点火线圈插入该插孔中。例如,日本专利首次公开No.2003-309029教导了用于以金属而非PPS制作点火线圈的筒形本体和高压部的技术,以便在不增加点火线圈的外壳厚度的情况下提高点火线圈的外壳的机械强度。以金属制作外壳使得筒形本体具有与在筒形本体的内周边内部放置的外芯部相同的功能,以使得筒形本体作为第二线圈的外芯部的一部分运行。外芯部由同轴地彼此叠加的多个筒部制成。这使得外芯部数量减少并且筒形本体直径减小。
点火线圈高压部由金属制成的外周边用作将高压施加到火花塞,然而,其导致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逐步增高的高压施加到导电弹性体,高压通过该导电弹性体输送到火花塞,这能够导致在高压部的内部配置的绝缘材料被电击穿,从而导致导电弹性体和高压部外周边之间的意外短路。
如果高压部的外周边由树脂制成,但仅有与高压部相同的绝缘材料存在于导电弹性体和金属制筒形本体的外周边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上,那么很有可能的是击穿发生在高压部的内部,从而导致筒形本体外周边和导电弹性体之间的意外电短路。这种短路将导致点火线圈产生的施加到火花塞的电压不足,其导致内燃机运行故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点火线圈的结构,其与安装在内燃机中的火花塞一起使用,该点火线圈在运行中可靠性高,以避免向火花塞的意外电连接。
根据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与内燃机一起使用的点火线圈。点火线圈包括:(a)本体,其包括金属的中空筒部,所述中空筒部具有一定长度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b)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它们设置在筒形本体的内部并且工作用以产生施加到火花塞的高压;(c)树脂型头部,其压配合在金属的中空筒部的第二端上,并且在所述头部中设置有第一树脂型绝缘体,所述头部还包括用于与外部器件建立电连接的电接头;(d)高压部,其结合到中空筒部的第一端并且其上已结合有火花塞帽,其中火花塞配合在所述火花塞帽中,所述高压部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在所述高压部中设置有导电弹性构件,所述导电弹性构件电连接到火花塞,所述高压部包括内筒部和通过一间隙设置在内筒部外部的外筒部,在所述内筒部中设置有所述导电弹性构件,所述外筒部压配合在中空筒部的第一端中;以及(e)第二树脂型绝缘体,其设置在高压部的第一和第二筒部(内筒部和外筒部)之间的间隙中,第二树脂型绝缘体具有比高压部的树脂材料更高的绝缘强度或电阻。
如上所述,第二树脂型绝缘体介于高压部的第一和第二筒部之间,从而提升金属制成的中空筒部和导电弹性构件之间的电绝缘度。第二树脂型绝缘体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筒部之间,可避免导电弹性构件和中空筒部之间的最近路径上发生短路。换言之,第二树脂型绝缘体用于形成绕过第二树脂型绝缘体的电路径。这种路径距离增长,其使得导电弹性构件和筒部之间的意外电连接的可能性降低。
高压部形成为能够与本体分离,从而使得点火线圈容易地通过改变或修改高压部而适配于内燃机插孔的几何形状或尺寸。
本体的筒形状简单并且从而能够通过挤出技术简单加工,其还使得其厚度降低。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下文中的详细描述和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中更全面地理解,然而,该优选实施例不应被考虑为将本发明限制到特定实施例中,而是仅用于解释和理解的目的。
在图例中:
图1是展示实施例的点火线圈的纵截面图;
图2是展示图1中点火线圈的高压部的纵截面图;
图3是展示图1中点火线圈的头部壳体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纵截面图;
图4是展示图1中点火线圈的高压部的外筒部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A)、5(B)、5(C)、和5(D)是代表制作图1中点火线圈的筒形外壳的步骤顺序的截面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87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具电源电气连接结构
- 下一篇:ODD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