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双体船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3371.1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1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易宏;钱鹏;刘旌扬;张裕芳;李英辉;陈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40 | 分类号: | B63B1/40;B63B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双体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和船舶有关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节能双体船。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际贸易正在以比我们扩张道路设施快得多的速度增长,这进一步增大了本来就十分拥挤的道路运输的压力。现有的陆地道路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增长的需求,而且,陆地道路基础设施的扩张具有成本高的特点,这使得继续扩张现有道路基础设施引起了多方的争议。
针对拓展海上运输的迫切需求,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积极发展海上高速公路系统,并且设计了一系列高性能船舶。其中较为有名的有INCAT公司设计的系列穿浪双体船(WPC),日本设计的多艘吊舱推进无压载水船,英国设计的三体船、五体船,以及各国都有设计的气垫船,水翼船等。
以上新型船舶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不足。INCAT公司的穿浪双体船艏艉装有水翼,可以改善船舶的耐波性,同时两边片体做得很细长,高速下阻力较低,但是其装载量小,运营成本高。无压载水船,一般都是单体船,无压载水,绿色环保,但速度不高。多体船、气垫船和水翼船速度都很高,但是难以大型化,装载量小,同时耐波性能不好。
船舶既要有大的装载量,又要有较高的航行速度,克服航行中所受的阻力是关键。在船舶受到的总阻力中兴波阻力、摩擦阻力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降低其兴波阻力和摩擦阻力非常必要。正在研究中的微气泡减阻技术,通过在船体表面产生一层微气泡薄膜,能有效降低船舶摩擦阻力,具有一定的前景,但产生微气泡的过程耗能量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双体船,在提高航速和装载量的同时,能够减小高速船在航行中所受的阻力、改善船体的耐波性能,并利用吸气增压方式减少产生微气泡的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双体船,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片体、连接于所述两个片体之上的主体舱,还包括:两个球鼻,通过支柱连接于所述主体舱的底部,纵向排列于船艏和船艉;吸气装置,装设于所述主体舱的顶部,与内置在所述高速双体船内部的气体管道连通;多个微气泡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球鼻和所述片体的表面,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与所述气体管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球鼻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水翼。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翼为固定翼。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翼为主动控制翼。
优选地,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一排气孔和一阀片,当阀片在排气孔中滑动时,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排气孔包括与外界连通的排气段和与所述气体管道连通的进气段,所述阀片包括一杆部和一头部,所述杆部与所述进气段滑动配合,所述头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进气段的横截面积。
更一步优选地,所述阀片的杆部设有限位簧片,所述进气段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簧片配合的限位凸沿。
优选地,所述吸气装置内部设置有吸气转子。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高速双体船,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船艏和船艉装设了球鼻,改善了船体的兴波性能,降低了兴波阻力;
2.在船体底部装设了微气泡发生装置,可在片体和球鼻周围形成薄气泡膜,降低了船体所受的摩擦阻力;
3.船舱顶部的吸气装置有效吸收航行时迎面而来的风,并通过吸气装置中的吸气转子进一步提高了吸气装置的吸气效率,增强了微气泡装置的减阻效果,还大大降低了产生微气泡的能耗;
4.采用带水翼的球鼻,进一步改善了船体的耐波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高速双体船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高速双体船的球鼻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高速双体船的仰视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高速双体船的微气泡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33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环醇固体制剂
- 下一篇:一种含有盐酸坦索罗辛的口崩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