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滤布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1358.2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8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及其 生产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滤布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如矿业、化工、食品、环保等领域对液体过滤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滤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滤布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过滤介质,在过滤分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过滤效果。而滤布的材质,对滤布的性能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对滤布织造工艺和后加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纤维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普通材料滤布(如丙纶布等)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酸碱性和高温环境中的使用要求。
如中国专利CN 101618289A公开了一种以聚苯硫醚纤维为原料的非织造滤布,由于非织造布的强力低且平均孔径大,在过滤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下无法满足过滤的要求,影响过滤效果。
又如中国专利CN 101332384A公开了一种以丙纶为原料的机织滤布,由于丙纶丝不耐高温,在过滤温度较高的场合下无法满足过滤的要求,影响过滤效果,而且遇到强酸、强碱时,丙纶丝容易被腐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留精度高、耐高温、耐酸碱腐蚀,使用寿命长的工业滤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工业滤布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的工业滤布是由捻度为100~800T/M、纤度为280~2000dtex的聚苯硫醚纱线所形成的机织物,该滤布的覆盖系数为2000~3000,该滤布的平均孔径为1~30μm。当聚苯硫醚纱线的捻度低于100T/M时,纱线强力低,毛羽多,影响织造;当聚苯硫醚纱线的捻度高于800T/M时,纱线易发生捻缩,会影响织造。如果聚苯硫醚纱线的纤度小于280dtex的话,由于纱线较细,织造过程中易发生纱线断裂,若要改善该现象,需对纱线进行上浆处理,这样就会增加织造成本;如果聚苯硫醚纱线的纤度大于2000dtex的话,织造时打纬难度增大,影响织造,而且制得的织物孔隙大,作为工业滤布应用于液体过滤时,对悬浮物的截留率低。当机织物的覆盖系数低于2000时,作为液体过滤的滤布的平均孔径较大,过滤精度大大降低;当织物的覆盖系数高于3000时,滤布的紧度大,影响过滤速度,消耗能源,从而就会增加成本。织物的覆盖系数影响着滤布的平均孔径,如果滤布的平均孔径小于1μm的话,意味着滤布的覆盖系数很高,会严重降低滤布的过滤速度且提高了成本;如果滤布的平均孔径大于30μm的话,滤布的过滤精度低,对悬浮物的截留率低。考虑到过滤精度和过滤速度的双重影响,滤布的平均孔径优选2~10μm。
本发明的工业滤布的经向密度为150~200根/10cm,纬向密度为100~150根/10cm。当滤布的经向密度低于150根/10cm,纬向密度低于100根/10cm时,滤布的平均孔径较大,对液体中细小粒径的悬浮物的截留率越低;当滤布的经向密度高于200根/10cm,纬向密度高于150根/10cm时,滤布的通气度偏小,影响过滤速度,同时滤布的成本增加,织造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在测定压力为125Pa时,本发明工业滤布的通气度为10cm3/cm2/s以下。当滤布的通气度高于10cm3/cm2/s时,滤布的平均孔径偏大,对液体中细小粒径的悬浮物的截留率越低。
本发明工业滤布的经向拉伸强度为3000N~4500N/5cm,纬向拉伸强度为2000N~3500N/5cm。当滤布的经向强度低于3000N/5cm,纬向强度低于2000N/5cm时,滤布在过滤过程中受到溶液的冲击,易造成织物损坏,影响过滤效果;当滤布的经向强度高于4500N/5cm,纬向强度高于3500N/5cm时,这样就需要提高滤布的密度,从而既增加成本又影响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1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