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光照控制杏鲍菇子实体数量的杏鲍菇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8302.1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2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芳;曾宪录;郭丽琼;陈雪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苏运贞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光照 控制 杏鲍菇子 实体 数量 杏鲍菇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光照控制杏鲍菇子实体数量的杏鲍菇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又名刺芹侧耳,别名鲍鱼菇、雪茸或干贝菇,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鲜嫩、味道清香、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是口感极佳的一种平菇,被誉为“平菇王”;杏鲍菇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和多种维生素。
我国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起步于2004年,目前已在福建、广东、上海、江西、辽宁等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规模生产。目前我国工厂化栽培以袋栽为主,瓶栽为辅,半机械化生产、半自动化控制及全自动化控制并存。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中大部分环节都已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唯独原基形成过多,造成子实体数量多、品质差、产量低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般都是通过人工疏蕾来解决,即每个袋(瓶)口会形成几十个上百个原基,需要等到原基发育成子实体至3cm高度以上时用刀切除大多数菇蕾,只保留2-4个到最后收菇,这一作业需要很多人力,占总生产成本中相当的比例。多年来,杏鲍菇企业和研究者尝试过很多通过改变菇房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偏离子实体生长最优的水平(最优与不利水平交替)来抑制大部分子实体生长而达到减少(优势)子实体数量的目的,但效果都不理想,而且也会影响优势子实体的发育,造成出菇延迟,影响商品菇形态和质量。所以,目前亟待找出适宜的方法来控制子实体的数量,同时又不影响优势子实体的发育。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光照控制杏鲍菇子实体数量的杏鲍菇培育方法。该方法只控制袋口(瓶口)的光照面积而无需改动菇房的光照设施和光照强度,也无需改动其它环境因子如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即可实现控制子实体的数量,同时不影响优势子实体发育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通过光照控制杏鲍菇子实体数量的杏鲍菇培育方法,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1)菌丝培养:采用塑料袋或者瓶栽培方式;培养料加水到含水量为65%,每袋装湿的培养料1.25kg,加套环,塞棉球,于121℃、0.13MPa压力蒸汽灭菌2小时,冷却后每袋接种40mL通过发酵罐培养4-5天的液体杏鲍菇菌种;接种后在22-24℃于暗中培养,空气湿度65-70%,CO2浓度为0.03-0.10%,培养至发菌满袋;
(2)原基分化与菇蕾培育:经过步骤(1)发菌满袋后再后熟培养10-12天,进入出菇管理时期;打冷照光2天,将套环取下,袋口打开使袋口由菌丝体分泌的水珠蒸发,于第3天开始对栽培袋进行遮光处理;遮光处理的具体做法:采用遮光材料对栽培袋口遮光,在袋口中央处形成3.0-4.0cm的圆形透光口,而栽培袋口其他部位无光照;一周后当菇蕾形成后温度上调至14-16℃;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CO2浓度控制在0.1-0.3%;
(3)人工疏蕾:至遮光后的第8~10天,当较大的菇蕾长到3-4cm高时,对步骤(2)培育的菇蕾进行人工疏蕾,保留适宜菇蕾数目,用小刀切除其它菇蕾;此后,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温度维持在13-16℃,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维持不变,CO2浓度维持在0.1-0.3%,一直到收菇。
步骤(1)中所述的塑料袋的上径为10cm;
步骤(1)中所述的培养料配方优选为以下质量分数计的配方:木屑36%,棉籽壳30%,麸皮23%,玉米粉5%,豆粕3%,石灰2%,石膏1%;
步骤(1)中所述的发菌满袋的时间一般为23-27天;
步骤(2)中所述的打冷照光的条件优选为把菇房温度降到13℃,每天光照强度200-800lux照射12h;
步骤(2)中所述的遮光材料为牛皮纸、黑色袋或黑棉布中的一种;优选为可以重复利用的黑棉布;
步骤(2)中经过遮光处理后,栽培袋口透光处受到持续的光照而产生子实体,而被遮光的四周不产生子实体或产生较弱的子实体;
步骤(3)中所述的保留适宜菇蕾数目依据生产的需要进行保留;正常杏鲍菇生长保留2-3个菇蕾,需要小杏鲍菇的情况保留6-7个菇蕾;
步骤(3)中由于经过遮光处理,只需要疏蕾一次即可,而不遮光的对照作业则需要疏蕾两三次。
本发明的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8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