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设备、方法以及通信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8034.3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8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祥;王靖宇;雍文远;顾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0 | 分类号: | H04W2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设备 方法 以及 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和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分组域(Packet Switch,PS)网络中,具有业务旁路(包括业务分流和注入)功能的节点位于核心网中,用户通过该具有业务旁路功能的节点与公共数据网(Public Data Network,PDN)进行通信。
例如:如图1所示,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高速分组接入(High Speed Packet Access,HSPA)网络中,核心网的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为具有业务旁路功能的节点,当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用户发送的分组业务数据通过无线接入基站(NodeB)接入到无线接入网,经过该无线接入网和IP城域网传输到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RNC完成无线资源的处理以及与核心网的协议适配后,将该分组业务数据经过IP骨干网传输至核心网的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和GGSN,GGSN通过Gi接口将该分组业务数据分流到PDN中不同的业务子系统(如Internet、VOIP、Vidio或者VAS等);当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核心网的GGSN通过Gi接口注入PDN中不同的业务子系统向用户发送的分组业务数据,并将该分组业务数据通过核心网的SGSN、IP骨干网、RNC、IP城域网、无线接入网以及NodeB传输给用户。
现有技术中,具有业务旁路功能的节点位于核心网中,相对用户而言,业务的分流点/注入点太高,用户与PDN中不同业务子系统之间传输的分组业务数据需要经过多级传输网以及多个网元进行传输,传输距离较长、费用较高、延时较大,不利于如宽带视频业务等要求服务质量较高的业务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和方法以及通信系统,能够节省无线网络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业务服务质量。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该数据传输设备位于IP城域网络节点或者无线接入网的光线路终端位置上,包括:
第一业务旁路处理模块,用于从无线接入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分组业务数据,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分流策略确定该上行分组业务数据需要分流,将该上行分组业务数据通过本地预先设置的Gi接口直接分流到公共数据网PDN;和/或,
第二业务旁路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Gi接口直接接收PDN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分组业务数据,将该下行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无线接入设备,无线接入设备将下行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位于IP城域网络节点或者无线接入网的光线路终端位置上,能够对用户设备和PDN之间传输的分组业务数据进行分流和注入,降低了业务分流/注入点在网络架构中的位置,缩短了用户设备和PDN之间的数据传输距离,节省了无线网络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了业务服务质量,适于如宽带视频业务等要求服务质量较高的业务发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数据传输设备,位于IP城域网络节点或者无线接入网的光线路终端位置上,用于从无线接入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分组业务数据,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分流策略确定该上行分组业务数据需要分流,将该上行分组业务数据通过本地预先设置的Gi接口直接分流到公共数据网PDN,和/或,用于从所述Gi接口直接接收PDN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下行分组业务数据,将该下行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
所述无线接入设备,位于无线接入网节点上,包括RRU和基带单元BBU,所述无线接入设备通过IDX接口,经高带宽承载网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相连,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分组业务数据,将该上行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和/或,接收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下行分组业务数据,将该下行分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8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