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热带地区进行大豆杂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2964.8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韩天富;张勇;孙石;杨兴勇;吴存祥;侯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带 地区 进行 大豆 杂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热带地区进行大豆杂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适应范围较窄。目前,各地培育大豆品种时主要以当地主栽品种或与当地品种开花期、成熟期相近的品种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由于可选择的亲本范围有限,导致品种遗传基础变窄。东北春大豆产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产地,近十年来东北地区育成大豆品种的亲本几乎全部来源于该地区和少数美国、日本北部相近熟期组的材料,遗传基础存在严重的地区局限性,因此,加强地理远缘品种资源的相互交流,是东北地区拓宽大豆遗传基础的必经途径,更是未来大豆育种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我国东北春大豆产区地处高纬,日照偏长,无霜期较短,在东北春大豆主产区田间自然光照条件下种植黄淮和南方大豆品种时,常因外来大豆品种开花期比当地品种晚,致使花期不遇,难以实现杂交。通过人工短日处理虽可使不同地理来源品种花期相遇,但处理成本高,规模受限,且部分早熟品种在短日处理后会出现闭花授粉问题,杂交成活率极低。在海南冬繁时,可以实现地理远缘种质资源花期相遇,但是大多数材料尤其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材料开花过早、花器官太小且常出现闭花授粉现象,杂交成功率很低。目前,大豆育种单位一般不在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冬季加代时配置杂交组合,难以充分利用冬季南繁季节。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对热带亚热带大豆杂交成功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在短日高温条件下大豆的杂交技术,提高杂交成功率,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大豆育种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热带地区进行大豆杂交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在热带地区进行大豆杂交的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1)将父本先播种,母本后播种,出苗(VE)后按照如下方法对所述父本和所述母本进行光照处理,从而使所述父本花器变大、花期延长,并和所述母本花期相遇:对所述父本进行补光处理,使每日光照时长为17-18h(补光长日照);将所述母本置于自然短光照条件下,不进行补光处理,使每日光照时长为11-12h(自然短日照);
(2)在所述父本和所述母本进入花期后,对所述母本植株上的花蕾进行去花冠处理但不去除雄蕊,并将所述父本的花粉授于所述母本的柱头上完成杂交,从所述母本上获得杂交种子。
在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出苗期(VE)是指大豆子叶出现在地面以上,且单叶尚未展开。步骤(2)中所述花期具体为始花期(R1),所述始花期(R1)是指主茎上第一朵花开放的日期。
在上述方法中,授粉时所选择的所述母本植株上的花蕾需同时满足如下(a1)或(a2)的条件:
(a1)将花蕾萼片及花冠去掉,看到柱头高于雄蕊且未与雄蕊接触,雄蕊位于萼片筒口处或略高出萼片筒口(大花);
(a2)将花蕾萼片及花冠去掉,看到柱头高于雄蕊,雄蕊位于萼片筒中部与萼片筒口处之间(中花)。
在上述方法中,对所述父本进行补光的时间为每日17:40到次日0:40。
在上述方法中,对所述父本进行补光的光源可为白炽灯,或可发出混合光的其它光源。所述光源距大豆植株顶部的距离可为0.5-1m,所述光源的分布密度可为每平方米2-6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具体为200W的白炽灯;所述光源距大豆植株顶部的距离具体为1m,所述光源的分布密度具体为每平方米6个。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杂交的时间可为一天中的9:00-12:00(如9:00-11:00或11:00-12:00),以9:00-11:00效果最好。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杂交时的气温最好处于24~28.5℃之间。如24~27℃或27~28.5℃。
在上述气温条件下,所述杂交时最好选择晴天(太阳直射)进行。
在本发明中,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热带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地处南纬23.5°至北纬23.5°之间的地区,如地处北纬20°至南纬20°的热带地区,更加具体的,如地处北纬18°的地区。
所述热带地区为海拔低于500米(如海拔7米)的地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带具体为我国海南三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平均海拔7米)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父本和所述母本具体为如下(c1)-(c3)中任一:
(c1)所述母本为大豆品种北丰11,所述父本为大豆品种黑河43;
(c2)所述母本为大豆品种丰收25,所述父本为大豆品种克山1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2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