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及组培球茎驯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81724.6 申请日: 2013-05-17
公开(公告)号: CN103222421A 公开(公告)日: 2013-07-31
发明(设计)人: 吴明开;杨琳;毛堂芬;陈娅娅;王沁;李娟;田紫萍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31/00 分类号: A01G31/00
代理公司: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李亮;程新敏
地址: 550006 贵州省贵阳***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白及 球茎 驯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业科技领域,尤其是一种白及组培球茎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珍稀名贵药材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球茎。白及(Bletilla striata)是多年生宿根小草本,由于极高的经济价值,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其价格逐年攀升,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采挖,野生资源濒危,被列入国家的珍稀濒危的植物加以保护,而且还收载于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中,受到国际保护,禁止野生资源贸易。此外,白及花大、色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白及球茎含白及胶质(粘液质)、淀粉、挥发油、葡萄糖等。白及味苦、甘、涩; 性微寒;归肺、肝、胃经; 具有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除以上临床药用外, 白及胶属于根茎类天然高分子多糖, 可代替西黄著胶粉与阿拉伯胶粉作为乳化剂、悬浮剂用于食品及化工领域。 

进行人工栽培是解决市场需求与保护白及资源最为有效的途径,目前以白及作为种球进行种植,投入成本高,由于栽培技术相当不成熟,产量低,收益少甚至亏损,以致全国各地企业或农户实际种植的面积普遍不足20亩。虽然以白及种子无菌萌发进行组培育苗可以获得大量种苗,但移栽到大田技术未见有成功案例报道,因此远远不能缓解白及资源濒危状态,严重制约珍稀药材白及产业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及组培球茎驯化方法,它能显著提高白及组培苗移栽到大田的成活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白及组培球茎驯化方法,将白及种子采用无菌萌发组织培养的方式,在组培室内培育出白及组培球茎,将培育获得的白及组培球茎用驯化基质进行炼苗驯化,驯化基质的组分为腐熟的锯木屑、蛭石及碎树皮,锯木屑、蛭石及碎树皮的质量比为3:1:1,驯化时间为1年以上;在白及组培球茎分蘖生长出2~3粒新块茎后,再采用上述的驯化基质驯化移栽3~6个月,即可作为种苗(种球)进行大田栽培。 

所述的白及级组培球茎为白及一级组培球茎,具体是指单粒球茎不小于0.5g的白及组培球茎。 

所述的锯木屑为壳斗科树木掺杂松树的锯木屑;碎树皮为壳斗科树木掺杂松树的碎树皮,碎树皮的粒度小于1cm。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如下试验: 

试验地点:贵州省农科院药用植物保存试验智能大棚

试验时间:2011年10月-2012年12月

试验规模:50㎡

贵州省农科院贵州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利用白及种子无菌萌发组织培养,在组培室培育组培球茎。将组培球茎洗净培养基,采用四分法取样,分别称重,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软件:DPSv7.05)将球茎分级。

驯化基质:腐熟的锯木屑+蛭石+碎树皮,质量比为3:1:1。 

共取样157粒,质量分布情况(图1),聚类分析图(图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白及组培球茎分为三级(表1)。 

分别选取不同级组培球茎各50颗为一个处理进行驯化移栽,设3个重复,大棚集中管理,观察记录不同级别组培苗驯化移栽存活率,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一级组培球茎的存活率最高,达到80.0%,二级组培球茎存活率为55.3%,三级组培球茎存活率最低,为25.3%。

白及一级组培球茎(质量≥0.50g)于2013年2月18日开始萌发,每粒发出1-2株苗;2013年3月20日测量,其中1粒发出出2株,下面新长出3粒块茎。茎长依次为7.5㎝、4.4㎝,茎粗依次为0.5㎝、0.3㎝;第一株有4片叶,叶长依次为12㎝、9.1㎝、4.9㎝、4.1㎝,宽依次为2.1㎝、3.3㎝、1.9㎝、2.6㎝;组培球茎4个连结生长在一起,组培球茎高依次为2.3㎝、1.1㎝、1.1㎝、1.2㎝,直径依次为0.9㎝、0.6㎝、0.6㎝、0.6㎝。 

从组培球茎的分级、移栽的存活率可以看出,一级球茎(≥0.50g)的驯化移栽存活率最高,达到80.0%,二级球茎(0.14 g≤X<0.50 g)的驯化移栽存活率为55.3%,三级球茎(<0.14g)的存活率较低,为25.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1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