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煤基原料制备聚α-烯烃合成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6482.1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崇智;孙中华;张仁峰;王会东;杨俊杰;李晓东;刘中大;冯乐刚;李磊;李红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0/00 | 分类号: | C10G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原料 制备 烯烃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炭间接液化过程产生的α-烯烃进行碳数分离,得到制备PAO的适宜组分,采用高选择性阳离子催化剂,经聚合反应、精制、分离得到高性能聚α-烯烃合成油(以下简称PAO),产品粘度指数高达145,其性能既优于传统石蜡裂解烯烃制备的PAO,又能打破依赖进口α-烯烃的局面,为PAO的生产提供了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
背景技术:
PAO是由α-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获得的一类具有比较规则的长链烷烃。工业上制取原料α-烯烃的方法有石蜡裂解法和乙烯齐聚法两大类。石蜡裂解法通过高温气相裂解制备出奇偶碳数连续分布的α-烯烃,其中C8-C12馏分用于制备PAO,α-烯烃含量60-85%,含有少量S、N、炔烃等杂质。乙烯齐聚法制得偶数碳α-烯烃,其C8、C10、C12α-烯烃及其混合烯均是制备PAO的原料,α-烯烃含量98-99%。石蜡裂解法的工艺简单、成熟、不用催化剂、操作简单,但由于此法要求的原料蜡质量高,来源有限,所得α-烯烃的质量差,成本高,目的α-烯烃的收率低,同乙烯齐聚法相比逐渐失去竞争力,国内仅有一套生产装置。乙烯齐聚法获得的直连α-烯烃纯度高,杂质少,最适宜制备PAO,但国内尚未掌握关键技术,α-烯烃全部依靠进口。以上原料均从石油中获得,称之为常规原料。煤制油(Coal-to-liquids,CTL)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煤的间接液化首先把煤气化,再通过费托合成转化为烃类燃料,其过程产品中含有α-烯烃(见附图-1),经过分离,可将适宜组分用于生产PAO。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煤基原料制备聚α-烯烃合成油的方法;用煤制烯烃替代传统的蜡裂解烯烃,对工艺条件优化,以满足煤制烯烃生产需要,该方法包括:以煤制烯烃为原料,高选择性阳离子物质为催化剂,在常压条件下进行反应而制备PAO。这种方法克服了生产PAO时进口烯烃原料不足及价格高昂的问题,同时克服了蜡裂解烯烃制备PAO产品粘度指数低的问题,使煤制烯烃制备PAO成为可能,其PAO粘度指数I≧145,粘度及凝点都优于蜡裂解烯烃原料制备的PAO,并于进口烯烃制备的PAO对比相应指标相当。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采用煤基原料制备聚α-烯烃合成油的方法;
(1)将煤炭间接液化过程产出的α-烯烃粗产品,通过分离得到馏程范围为40-275℃、碳数为C5-C12的α-烯烃组分,在催化剂作用下,于压力0.1-0.4MPa,温度80-140℃进行聚合反应,聚合物精制、分离后得到聚α-烯烃合成油;
所述的催化剂为AlCl3或AlCl3与醇类的络合物;
所述的聚合物精制为白土精制和加氢精制;
所述的白土精制是将聚合物与活性白土和氢氧化钙按照100:1~4:1~4(重量比)混合,在80-250℃温度下反应0.5-3小时;
所述的加氢精制是指镍系催化剂存在下,聚合物与氢气混合,在压力1.0-5.0MPa,温度100-270℃下进行加氢反应。
所述的醇类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丁醇、异辛醇中的一种。
普通的PAO用于汽车润滑油或工业润滑油,但是按照本发明制备的PAO具备高粘度指数,可作为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需要。
更详细地,在按照本发明制备PAO的方法中,催化剂为以传统催化剂及络合催化剂为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体系,最关键的是以创新的方式用煤制烯烃作为原料来源。
本发明的特点是利用煤基原料制备PAO,在产品性能不受影响的同时,有利于获取更广泛的α-烯烃资源。
本发明提出的煤基原料制备PAO是指煤炭液化过程中得到的适宜α-烯烃馏分作为原料制备PAO。
本发明提出的适宜馏分是指从以上工艺过程中获取的过程产品,通过馏分分离,得到的C5-C12α-烯烃,可直接用于制备PAO。
本发明提出的煤基原料,通过AlCl3或其络合物催化反应、精制、分离可制备出PAO的粘度指数高于1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6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吸附提纯高炉煤气的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石脑油催化裂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