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缸体水封圈安装质量防错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7627.1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8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朱炜;李建刚;许戈;张斌;李红剑;张立;宋蔚;张俊雄;董立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体 水封 安装 质量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错检测设备,尤其是一种气缸体水封圈安装质量防错检测设备,属于发动机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漏装水封圈或水封圈安装不到位的现象。通常情况下,采用操作者自检和检验员抽检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水封圈的检测。
上述检测模式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检测是由人工的方式来实现,而人一旦进入疲劳期后,检测的效率及正确性将会大大降低,从而产生误判,影响装配质量;若未能及时发现水封圈安装质量问题,甚至会造成整机返工,增加试车的能耗及返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气缸体水封圈安装质量防错检测设备,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水封圈的安装质量,杜绝误判的发生,此外,还能减少人工检测的成本。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气缸体水封圈安装质量防错检测设备,包括底座,特征是:在所述底座上表面安装滚道,滚道上表面设置定位块,定位块对定位块上方的托盘进行定位,托盘用于承载待检测的气缸体,在滚道上安装机架,机架上部安装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固定在机架上部的滑台底板,在滑台底板上平行安装两根直线导轨,在两根直线导轨之间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滚珠丝杠,在滚珠丝杠上设有第一滑块,在第一滑块上安装驱动块;在所述直线导轨上设有第二滑块,在第二滑块和驱动块上固定运动部件安装板,在运动部件安装板上安装气缸组件安装板,在气缸组件安装板上安装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固定在气缸组件安装板上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过渡板与回转气缸连接,在回转气缸下端安装测量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测量头内对称安装两个光纤传感器,两个光纤传感器一上一下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升降气缸的一侧安装感应块安装板和接近开关连接板,感应块安装板与右连接板固定,接近开关连接板与气缸组件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感应块安装板的顶端安装感应块,在接近开关连接板的上、下端分别安装第二接近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上分别安装第一接近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滑台底板的两端分别安装防撞块和第三接近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运动部件安装板的两侧分别安装信号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直线导轨的两侧分别设置夹紧调整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珠丝杠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滑台底板一端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联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能实现在线自动检测,稳定性强,有效保证了装配质量;(2)本发明降低了人工检测的强度、减轻人工的压力;(3)本发明可以及时发现不合格件,降低返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道水封圈和第二道水封圈装入气缸体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气缸体水封圈安装质量防错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滚道2、机架3、检测系统4、驱动系统5、定位块6、气缸体7、托盘8、光纤传感器9、测量头10、回转气缸11、第一接近开关12、第二接近开关13、感应块14、升降气缸15、运动部件安装板16、驱动块17、气缸组件安装板18、滚珠丝杠19、夹紧调整销20、滑台底板21、第三接近开关22、直线导轨23、防撞块24、联轴器25、伺服电机26、轴承及轴承座27、信号旗28、接近开关连接板29、过渡板30、左连接板31-1、右连接板31-2、第一滑块32、第二滑块33、第一道水封圈34、第二道水封圈35、感应块安装板36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表面安装滚道2,滚道2上表面设置定位块6,定位块6上表面设置托盘8,定位块6用于托盘8进行定位,托盘8用于承载待检测的气缸体7;在所述滚道2上安装机架3,机架3上部安装驱动系统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7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