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iFi通讯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2061.5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8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芳;赵仕才;范晓波;王宏礼;于国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wifi 通讯 智能家居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WiFi通讯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家居的主要设备组网,系统集成应用的方法主要是基于专用有线、RS485、或者部分433/2.4G无线等方式。例如,目前国内外较为知名、应用最多的CONTROL 4、博科等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但这些家具系统都存在共同的缺点:
1、首先必须要有专用的弱电机柜,随着控制设备点位的增多,机柜会非常庞大;
2、对于诸如灯光、电动窗帘等设备的控制,需要灯光、电机等设备的电源线(部分控制线)先行统一走位到弱电机柜所在位置;
3、墙面的灯光、电动窗帘控制调节按钮、开关面板等需要通过6类网线等优质线缆走线到弱电箱;
4、对于电视、空调、机顶盒或类似的红外控制类设备,需要红外发射头粘贴在电器设备的红外接收窗口,并统一走线到AV集中控制设备,因为电器设备相对比较分散,红外发射头的走线也经常很复杂;且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电器设备初始状态不明确或干扰,存在红外控制和实际场景有出入的情况;
5、对于诸如房间暖通、安防等传感器、控制点位的集成,目前只能采用专用有线,如RS485等方式进入弱电机柜;
6、要实现通过手机、PAD等设备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状态进行监测和与之交互,必须通过专用的协议网关设备,将弱电机柜的设备和TCP/IP网络进行接口转换,然后通过WiFi的方式进行通讯交互;
7、弱电机柜内的集控设备经常只是起接线器和物理调节器的作用,且MCU普遍是单片机或ARM7级别;而手机、PAD等又经常只是起一个UI交互界面的作用,其能力没得到充分的应用,无法实施完成更为复杂的智能化应用。
综上所述,该类智能家居系统目前普遍存在管线施工复杂,耗材及人工成本过高的缺点。墙面控制开关和所负责控制的灯光点位相距也许只有几米的距离,实际施工时,却经常会需要走几十米的电源线和控制网线到弱电箱,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电器设备的控制也存在偶尔场景状态错误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需繁杂的实地人工穿管布线,智能集成工作量低的基于WiFi通讯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WiFi通讯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控制终端获取用户控制指令,然后根据用户控制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相应的WiFi智能转发终端,最后WiFi智能转发终端根据控制信号对家居设备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控制终端获取用户控制指令为接收用户实时按键指令或调取用户设定的控制程序或WiFi智能转发终端转发到移动控制终端的红外码波形信息。
优选的,所述的用户设定的控制程序包括家居设备联动控制程序、家居设备定时控制程序或家居设备连续性控制程序。
优选的,当移动控制终端接收到WiFi智能转发终端转发的红外控制码波形信息时,还要对红外控制码波形信息进行波形的特征参数分析,然后返回发送给WiFi智能转发终端,由WiFi智能转发终端控制红外控制类家居设备。
优选的,所述的红外控制类家居设备包括电视、空调、机顶盒或DVD。
优选的,所述的WiFi智能转发终端根据时序调取事先存储在其终端MCU中的动作序列,然后控制相应的家居设备。
优选的,所述的WiFi智能转发终端接收传感器发送的外界环境情况信息,并分析判断该外界环境情况信息是否满足设定的控制条件,如果满足条件,则控制照明灯具执行操作。
优选的,所述的传感器包括环境亮度传感器或人体移动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的WiFi智能转发终端即时或定时将自身的动作状态信息发送给移动控制终端,生成用户可随时查看的工作日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相比目前主流也较为高端、应用最多的CONTROL 4、博科等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方法实际应用性更好,功能更为完备强大,通用性也很好;且无需繁杂的实地人工穿管布线,智能集成工作量低,相比传统系统具有明显的成本大幅降低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20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