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33245.7 申请日: 2013-04-16
公开(公告)号: CN103214392A 公开(公告)日: 2013-07-24
发明(设计)人: 刘迎新;陆晓蕾;张琳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7C249/02 分类号: C07C249/02;C07C251/24
代理公司: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代理人: 黄美娟;王兵
地址: 310014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苄基 苯胺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由硝基苯类化合物与苯甲醇一锅法合成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特别是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在碱性条件中硝基苯类化合物与苯甲醇一锅法合成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苄叉苯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医药方面主要用于合成抗焦虑、镇静安眠的药物、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及抗寄生虫类药物等。在农药生产中主要用于生产酰胺类除草剂和有机磷杀虫剂。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方面,可应用于氨基酸类化合物的生产。

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为苯胺类化合物和苯甲醛直接缩合。此方法虽十分简便,但是作为原料的苯胺类化合物和苯甲醛价格较硝基苯类化合物和苯甲醇高出很多,且苯胺类化合物不稳定,毒性较大。有研究者用苯甲醇代替苯甲醛,与苯胺类化合物缩合生成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如Kwon等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载体负载的钯催化剂,用于苯胺与苯甲醇缩合反应,反应时间20小时,催化剂为5.0%Pd/C时,N-亚苄基苯胺产率只有19%,催化剂为3.5%Pd/Al2O3时,N-亚苄基苯胺产率为42%(Kwon M,Kim S,Park S,et al.One-Pot Synthesis of Imines and Secondary Amines by Pd-Catalyzed Coupling of Benzyl Alcohols and Primary Amines.J.Org.Chem.,2009,74(7):2877-2879)。该方法收率很低。也有将苯胺用硝基苯替代,与苯甲醛催化加氢反应。如Santos等报道将Au/TiO2用于硝基苯与苯甲醛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苯转化率为94%,N-亚苄基苯胺选择性为93%(Santos L L,Sern P,Corma A.Chemoselective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Imines,Secondary Amines,andβ-Amino Carbonyl Compounds from Nitroaromatics through Cascade Reactions on Gold Catalysts.Chem.Eur.,2009,15(33):8196-8203)。该方法目标产物收率较高,但反应过程中需要加氢气作为氢源。近年来,Tang等报道了硝基苯与苯甲醇一锅法反应的研究,以Au/TiO2为催化剂,反应14小时,硝基苯转化率100%,反应高选择性地生成了N-苄基苯胺——N-亚苄基苯胺的进一步还原产物(Tang C H,He L,Liu Y M,et al.Direct One-Pot Reductive N-Alkylation of Nitroarenes by using Alcohols with Supported Gold Catalysts.Chem.Eur.J.2011,17:7172-7177)。该方法较上述方法简单,成本低,且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氢气,操作安全。但是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容易进一步还原生成N-苄基苯胺类化合物。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安全、环境友好、转化率和选择性高的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式II所示的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为:以式I所示的硝基苯类化合物和苯甲醇在无溶剂条件下或反应溶剂中,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加入无机碱,氮气气氛下,50~240℃温度下搅拌反应,反应1~30小时后,反应液后处理制备得到式II所示的N-亚苄基苯胺类化合物;所述式I所示的硝基苯类化合物与苯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0,优选1:5~30,更优选1:7~13;所述的反应溶剂为甲苯、甲醇、乙醇、乙腈、丙酮或水,优选为甲苯;

所述式I或式II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为氢、卤素、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甲酰基或乙烯基,所述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32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