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耐磨地面的生产配方与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32868.2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8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沈杨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江达雷博建筑装饰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E04F1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地面 生产 配方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超耐磨地面的生产配方与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工厂生产耐磨地面仅使用不同配比的干粉材料,存在如下缺点:
干粉材料撒布在初凝地面,吸收底浆不彻底,不均匀,有干有湿,所以最终形成的耐磨地面,有的地方水化反应充分、强度好,有的地方水化反应不充分、强度差。
干粉材料在大面积撒布的时候有扬尘现象,污染环境,工人在施工时会吸入粉尘,会对工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最终形成的耐磨地面的强度、耐磨度不均匀。
干粉材料施工形成的耐磨地面容易形成脱壳、脱层、凝结不充分现象。
用干粉材料施工不能做得太厚,最多到5mm就容易产生施工质量问题,无法满足超耐磨、超重载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耐磨地面的生产配方与施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超耐磨地面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40%硅酸盐水泥、6目~120目的耐磨骨料、2-10%硅粉、0.1%~0.5%减水剂、2%以内钛白粉、若干抗裂纤维、若干颜料、2%~8%胶粉混合均匀,制成干粉材料;
步骤二、将1~30%的硅酸鋰和适量辅材与水混合,制成液体材料;
步骤三、在混凝土地面初凝前将干粉材料和液体材料按重量比5∶1-10∶1进行预先搅拌成半干砂浆;
步骤四、将2/3的半干砂浆均匀撒布在初凝的混凝土表面;
步骤五、将剩余的1/3半干砂浆均与撒布在地面上,找平第一遍不平整部位,等材料吸入底浆后,再次用重型抹光机抹压地面,并做抹光处理,待地面彻底凝固后,形成超耐磨地面。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A组干粉材料和B组液体材料的混合可以大幅提高耐磨地面的耐磨度、强度。
干粉材料在撒布前进行干湿预拌,对底浆要求不苛刻,更容易与底层渗透结合,形成的最终地面强度、耐磨度均匀。
干、湿搅拌后材料布撒时,不会产生扬尘,保护环境,极大地保护工人的身心健康。
干、湿预拌的材料,互相渗透,更容易结合,不易产生脱壳、脱层、凝结不充分的情况。
干、湿预拌的材料施工厚度可以随意控制,解决了干粉材料布撒易产生脱层、脱壳的不良现象,B组液体材料的加入更加强了地面耐磨度和强度,满足超耐磨、超重载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生产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A组干粉材料和B组液体材料预拌混合使用的超耐磨地面配方与施工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超耐磨地面的生产配方,包括A组干粉材料和B组液体材料。
其中,A组干粉材料包括:40%硅酸盐水泥、6目~120目的耐磨骨料(即:50%的石英砂、或金刚砂、或炉底渣、或锡钛合金、或硅铁合金等)、2-10%硅粉、0.1%~0.5%减水剂、2%以内钛白粉、若干抗裂纤维、若干颜料(即分别为氧化铁绿、氧化铬绿、氧化铁红、氧化铁黄、氧化铁兰、或氧化铁黑等)、2%~8%胶粉。
B组液体材料包括1~30%的硅酸鋰(也可以硅酸钠、或硅酸钾)+适量辅材+水制成的混合液。
如图1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超耐磨地面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混凝土地面初凝前将A组干粉材料和B组液体材料按重量比8∶1-10∶1进行预先搅拌成半干砂浆。
S2、在初凝的混凝土地面用机械抹光机抹平提浆。
S3、将2/3的半干砂浆均匀撒布在初凝的混凝土表面。
S4、待半干砂浆吸入底浆后,用机械抹光机抹压地面,继续提浆。
S5、将剩余的1/3半干砂浆均与撒布在地面上,找平第一遍不平整部位,等材料吸入底浆后,再次用重型抹光机抹压地面,并做抹光处理,待地面彻底凝固后,形成超耐磨地面。
S6、如有光洁度要求:可在地面完成3天后用机械磨光机磨掉地面浮浆表面,然后按要求的地面表面光洁度要求精细打磨,直至形成要求的光洁超耐磨地面。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A组干粉材料和B组液体材料的混合可以大幅提高耐磨地面的耐磨度、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江达雷博建筑装饰品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江达雷博建筑装饰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2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