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4.5V电压平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2716.2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6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梁广川;王丽;欧秀芹;焦昌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赵凤英 |
地址: | 30040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4.5 电压 平台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具有4.5V电压平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技术,具体说是成份为LiNi0.5Mn1.5O4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我国的战略产业方向,可以有效解决石油不足、空气质量恶化、单位GDP能耗高等问题。但目前电池比能量较低,成为阻碍电动汽车实用化进展的瓶颈。铅酸电池的比能量仅为30~40Wh/Kg,镍氢电池为60~80Wh/Kg。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达到110~130Wh/Kg,比能量最高的三元材料电池仅能达到210~220Wh/Kg左右的比能量。以一辆汽车需要100KWh电能计算,需要装备铅酸电池2.5吨,或镍氢电池1.25吨,或磷酸铁锂电池770Kg,或三元材料电池450Kg。从目前现状来看,即使三元电池也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
提高电池比能量的途径是使用具有高比能量的电池材料。目前,负极材料的改进余地不大,主要的研究和产业方向都是针对正极材料。提高正极材料比能量的方向是提高电池比容量和提高材料放电电压。
针对高电压体系的正极材料,近年来出现了放电电压高达4.7V(vs.Li/Li+)的尖晶石型镍锰酸锂材料LiNi0.5Mn1.5O4,由于碳负极相对于锂的电极电位为0.2V,因此镍锰酸锂材料LiNi0.5Mn1.5O4与碳负极组成的全电池的放电电压高达4.5V,因此LiNi0.5Mn1.5O4是一种放电电压高达4.5V的正极材料。该材料具有三维锂离子通道结构,与锂组成的半电池的放电电压平台达到4.7V,可逆容量可达130mAh/g(理论容量147mAh/g),具有比其它正极材料更高的比能量。更为关键的是,LiNi0.5Mn1.5O4中Mn全部是+4价,杜绝了歧化反应和Jahn-Teller效应,循环性能,尤其是高温下的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放电性能优良,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是高比能量动力电池首选的正极材料。
以LiNi0.5Mn1.5O4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还具有以下优势:(1)高电压意味着高比能量,以及长的巡航里程;(2)高的工作电压意味着后期电池组设计和组装工作的简化,大大降低Pack和BMS设计操作难度;(3)原料成本可控制在5万以内,是三元材料的1/3左右,电池成本较低。
目前LiNi0.5Mn1.5O4材料大多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但当温度高于600℃时经常会伴随LixNi1-xO或NiO杂相的产生,导致充放电过程中相变严重,电化学性能恶化。专利CN102479941A先制备镍锰氧化物前驱体,然后加入锂源化合物,避免了锂源化合物与锰源化合物、镍源化合物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NiO、Li1+xNi1-xO2等杂相的产生,并采用氧气气氛中退火的方法补偿烧结过程中产生的氧缺陷。专利CN102774891A通过多步煅烧来控制尖晶石LiNi0.5Mn1.5O4材料中三价锰离子的含量,从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27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铝合金表面选择性制备功能涂层的方法
- 下一篇:车辆用反射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