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三芯电缆表皮温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9618.3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5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胡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K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电缆 表皮 温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表皮的温度测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测量三芯电缆表皮温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导体温度的测量准确性是确定电缆线路载流量的基础,但是直接测量电缆导体温度尚存在技术困难,尤其是三芯电缆。目前确定三芯电缆载流量多采用光纤测温的手段准确测量电力电缆线路外表面温度,然后依据IEC标准所提供的通过电缆外表面温度获得导体温度的方法来确定导体温度,进而确定电缆载流量。
现今几乎所有对三芯电缆稳态下导体温度计算的研究以及载流量的确定,都是以三芯电缆表皮是一等温面为前提,忽略其不规则的三个导体热源对表皮温度分布不均的影响,但实际上三芯电缆的表皮温度并不如单芯电缆分布均匀,尤其是大电流运行或者多跟电缆排管或者电缆沟敷设时其表皮不同点温度的差异更大。因此上述光纤测温对于三芯电缆而言存在缺陷:测温光纤敷设在电缆表面任意位置,但实际上三芯电缆各个方向的热阻不一样以致三芯电缆表面不是每个点温度都一样,光纤所测的数据可信度有限。
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给出一种解决三芯电缆表皮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测温点误差大的方法,一般常规做法都是仿照单芯电缆,把三芯电缆表皮各点近似等温,同一截面上取一点为测温点代表,再根据此表皮温度值按IEC标准推算线芯温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三芯电缆表皮温度的方法,本发明测量过程更直接,测量结果更准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测量三芯电缆表皮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三芯电缆的横截面表皮上敷设铜环;
S2将热电偶均匀敷设在铜环上;
S3当三芯电缆稳定运行后,记录热电偶测量的温度,并求其平均值,所述平均值为三芯电缆表皮温度。
所述热电偶为3-6个。
所述铜环的厚度≥2mm,宽度≥1cm。
上述三芯电缆为处于暂态或稳态下的三芯电缆。
上述三芯电缆为任何敷设方式下的三芯电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铜环测温,由于铜的导热率很大,敷设铜环后对电缆本身的散热影响甚少,仅仅是对电缆表面温度有均温效果,很好地减少由于三芯电缆表皮温度不均测量点选择不当而引起的误差;
(2)本发明增加铜环后,使三芯电缆最外层均温,更符合IEC标准计算导体温度的前提,与表皮温度推算线芯温度的计算原理不冲突,影响甚少;
(3)本发明对于多排管以及电缆沟敷设的三芯电缆尤为适用,多排管及电缆沟敷设的三芯电缆由于处于有外热源的环境下,表皮温度受热更为不均,采用铜环测温可以很好地避免测量点选择不当引起的误差;
(4)本发明提供的测温方法既直接又合理,其均温效果通过了实验的验证,其测温的准确性使评估三芯电缆的载流量更合理,调度部门能更直观地通过其测温数据对电缆的实际载流量进行判断,及时、合理地指导相关的调度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测量三芯电缆表皮温度的装置截面结构图,
图2为一种测量三芯电缆表皮温度的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铜环厚度为0.5mm时,三芯电缆瞬间通入200A电流表皮六个测温点从暂态到稳态的温度变化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铜环厚度为2mm时,三芯电缆瞬间通入200A电流表皮六个测温点从暂态到稳态的温度变化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无铜环时,三芯电缆瞬时通入200A电流表皮六个测温点从暂态到稳态的温度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测量三芯电缆表皮温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三芯电缆任一横截面,紧贴横截面表皮敷设一宽度为1cm、厚度为2mm的铜环1;
S2将热电偶2均匀敷设在铜环1上;
S3让三芯电缆在某一电流下稳定运行,稳态后热电偶2测量得到的温度,并求其平均值,所述平均值为三芯电缆表皮的温度。
上述三芯电缆为处于暂态或稳态下的三芯电缆。
上述三芯电缆为任何敷设方式下的三芯电缆。
下面对上述方法的铜环的均温效果进行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