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9480.7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7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军;张翼;顾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M1/28 | 分类号: | B60M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轨道交通 牵引 接触 工况 辨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面向地面多能源接入牵引接触网的工况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安全、准时、载客容量大污染轻等特点而成为解决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的首选方案。城轨车辆属于大功率直流冲击性负载,具有时空快速变化的特点,特别是随着运营密度和载客量的不断增大,作为耗能大户,其供电安全与节能问题日益突出。
地面辅助能源的接入有助于提升牵引供电系统的节能水平与电能质量,目前能够接入城轨交通牵引接触网的地面辅助能源包括储能装置、光伏、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发电等。为了使接入牵引接触网的地面节能装置能够有效地节能,需要准确地辨识出牵引接触网的工况,只有在准确辨识出工况的前提下,地面辅助能源系统才能够根据牵引接触网工况正确完成相应的动作,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因此,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是接入牵引接触网的地面能源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是其控制系统的核心。当前,一般采用基于电压信号的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方法,由于城轨交通牵引接触网电压会随着车辆的运行工况发生波动,受到接触网阻抗的影响,牵引站出口电压信号与线路中电压信号有着一定的差距,且牵引站出口的电压特性较硬,无法准确辨识出超过一定电气距离的等效工况,因此造成其辨识准确性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的工况辨识准确性低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检测牵引接触网的电压和电流信号,根据电压信号排除短路故障后,再由牵引接触网的电压和电流信号,判断牵引接触网当前所处的工况:
通过电压信号辨识制动工况:若牵引接触网电压信号高于其最高门限值,即辨识为制动工况。
通过综合电流、电压信号辨识牵引工况:若牵引接触网电压信号低于其最低门限值时,当在预设延时时间内,电流信号的电流变化率始终超过其最高门限值,或者在到达延时时间后电流信号的电流幅值超过其最高门限值,即辨识为牵引工况;
通过综合电流、电压信号辨识惰行工况:当电流信号的电流变化率或电流幅值低于其最高门限值,即辨识为惰行工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检测牵引接触网的直流馈线电压和电流信号,判断牵引接触网是否短路故障;
当判断为是,则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为短路故障;
当判断为否,则转入步骤A2;
A2.判断牵引接触网的电压U是否超出其预设的最高门限值Umax,即U>Umax是否成立;
当判断为是,则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为制动工况,之后转入步骤A1;
当判断为否,则转入步骤A3;
A3.判断牵引接触网电压U是否小于其预设的最低门限值Umin,即U<Umin是否成立;
当判断为是,则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为牵引工况,之后转入步骤A1;
当判断为否,则转入步骤A4;
A4.判断电流信号的电流变化率di/dt是否大于等于其预设的最高门限值,即di/dt≥di/dt_max是否成立;
当判断为是,则延时启动,开始计时,之后转入步骤A5;
当判断为否,则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为惰行工况,之后转入步骤A1;
A5.判断当延时时间T_d达到预设的延时门限值T_d1时,电流变化率di/dt是否始终大于等于电流变化率的最高门限值di/dt_max,即当T_d≤T_d1时,di/dt≥di/dt_max是否始终成立;
当判断为是,则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为牵引工况,之后转入步骤A1;
当判断为否,则转入步骤A6;
A6.判断当延时时间T_d达到预设的延时门限值T_d1后,电流信号的电流幅值ΔI是否大于等于其预设的最高门限值ΔI_max,即当T_d>T_d1时,ΔI≥ΔI_max d是否成立;
当判断为是,则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为牵引工况,之后转入步骤A1;
当判断为否,则牵引接触网工况辨识为惰行工况,之后转入步骤A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供电动汽车长途出行的公路
- 下一篇:一种给电动汽车充电的供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