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片的形成装置与形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9331.0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昆平;张志振;寇崇善;谢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形成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石墨烯片,更特别是关于其形成方法与对应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片具有良好的散热、导电及机械强度等优异性质;因此,石墨烯片可用来散热胶、导热胶极强化复合材料等用途。传统化学法将石墨块拆解成少数层石墨烯片(few-layer graphene),需使用高温及消耗大量化学药品,且产率不高。电解法可制得少数层石墨烯片,但电解耗时甚久,且电解过程会对同时破坏石墨烯片,无法大量迅速制得石墨烯片。
微波等离子体火焰法可用以制得石墨烯片,见Nano Letters V8,2012-20162008“Substrate-Free Gas-Phase Synthesis of Graphene Sheets”。此论文将微波等离子体火焰通入乙醇制作石墨烯片,但此方法采用液态碳源(乙醇),有流量控制不易及等离子体流场不稳定等缺点,而无法扩大至量产规模。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新的方法及对应装置,以大量形成石墨烯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烯片的形成装置,包括:气导管;碳氢气体源,连接至气导管前段以提供碳氢气体通过气导管;微波源,提供微波经导波管通过气导管中段,使碳氢气体形成微波等离子体火焰,其中微波等离子体火焰使碳氢气体裂解后并形成石墨烯片;以及收集管,连接至气导管后段以收集该石墨烯片。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烯片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碳氢气体至气导管中;提供微波经导波管通过该气导管,使碳氢气体形成微波等离子体火焰,其中微波等离子体火焰使碳氢气体裂解后并形成石墨烯片;以及以连接至气导管后段的收集管,收集石墨烯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石墨烯片的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石墨烯片的形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3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石墨烯片的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气导管;
13~碳氢气体源;
14~导波块;
15~微波源;
16~导波管;
19~收集管;
20~微波等离子体火焰;
21~收集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石墨烯片的形成装置的示意图。此装置的主体为气导管11,其前段连接至碳氢气体源13,其中段经导波管16连接至微波源15,且其后段连接至收集管1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导管11为不吸收微波的耐高温材料,如二氧化硅(石英)、氧化铝、氧化镁、或氧化锆等材料。碳氢气体源13可提供碳氢气体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乙炔、其他气体、或上述的组合至气导管11中。举例来说,碳氢气体源13可为气体钢瓶。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碳氢气体可为乙烯。由于乙烯本身为平面结构,更有利于形成平面结构的石墨烯片。碳氢气体的流速介于0.1m/s至1m/s之间。若碳氢气体的流速过高,则产率太低。若碳氢气体的流速过低,则产能太低。由于本发明以碳氢气体作为碳源,可精准控制气体流量。与液态碳源如醇类、高碳数烷类如戊烷或己烷、或苯类相较,上述碳氢气体可省却雾化步骤,即减少装置复杂性。碳氢气体源13可混合其他不与碳氢气体反应的惰性气体如氩气、氦气、或上述的组合以调整碳氢气体浓度,以辅助解离碳氢气体。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将任何与碳氢气体反应的其他物质(如金属)混入碳氢气体中,以避免降低石墨烯片的纯度及/或产率。
微波源15产生的微波,经导波管16穿过气导管11中段,使气导管11中的碳氢气体形成等离子体。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微波源15的功率介于100W至5kW之间。若微波源15的功率过高,则易生缺陷石墨烯于石墨烯片中。若微波源的功率过低,则无法合成石墨烯片。如图1所示,可视情况采用微波集中装置如导波块14,使较低功率的微波得以集中成较高功率的微波。虽然图1中的微波源15仅经由导波管16连接至右侧的导波块1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微波源15也可经由导波管16连接至左侧的导波块14(见图3)。将钨丝(未图示)伸入气导管11中即可点燃微波等离子体,使其形成微波等离子体火焰20。微波等离子体火焰20将裂解碳氢气体使其形成石墨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闪存的存储单元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金属互联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