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力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8042.0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5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周逸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冠榕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杨正坤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力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过流保护的智能电力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电,用电安全尤其重要。例如:家中电器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线路老化和铜片氧化等因素,原本可承受10A/2200W的负载,现可能导致效能只有8A/1760W,用户在不清楚此状况下,如果还是保持原使用状态,可能会导致电线走火。同理,室内线路也会出现效能下降的情况,特别是随着电器增多加上对室内装修,在这个过程中电器线路改动很多是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特别是现在每个家庭都喜欢用排插,一条电源线往往要为多件电器供电,对于老化的电源线来说是及其不安全的,非常容易出先失火或者爆炸的意外。
因此,很快就出现了一种过流保护装置,不过此类过流保护装置基本上都是过流继电器,这些继电器的保护电流、延迟时间出厂时一旦设定好以后是不易改变的,重新设置校定很麻烦,而且在安装使用方面不方便。再有需要有些过流保护装置有警报系统,但是只限于有人在家的情况才能警惕人们,如果人没在家发生过流情况也就不能及时得知采取措施或者叫人修理。
再有现在电表都是安装在家里的,不能随时可以查看用电量。即使后来出现了移动式的电表,缺少过流保护功能,安全系数低,而且也不能随时随地地查看用电量。
总结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线路老化等需要过流保护,但是现有过流保护装置不能及时通知用户;电表功能单一,不能随时随地地查看用电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过流保护的方便查询用电情况的智能电力检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智能电力检测系统,包括能互相通过无线传输的控制终端、电表设备和便携电子设备;电表设备的输入端连接电源并能检测流经电表设备的电量值,输出端连接用电设备;电表设备把电量值数据上传到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把接收到的电量值数据储存并统计整理,便携电子设备能通过网络查询控制终端的中储存的用电量数据。还包括过流保护系统,在控制终端设置一个电流阀值与电表设备上传的电量值进行比较,该电量值超过电流阀值时,控制终端控制电表设备断电。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终端包括无线收发模块、解码模块、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接收电表设备上传的数据,经解码模块进行解码后储存在存储模块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的整理,形成用电量数据库;控制模块能发送关闭信号给电表设备,控制电表设备与电源断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终端设置一个IP地址使便携电子设备可以访问该IP地址以查询用电量数据库。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终端还包括GSM模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表设备包括取电模块、输出模块、取样模块、A/D转换模块、寄存模块、编码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开关模块;取电模块从电源取电,输出模块由取电模块供电并向用电设备供电;取样模块检测到的电流模拟量经A/D转换模块转换成数字量寄存在寄存模块,再经过编码模块进行编码由无线收发模块上传到控制终端;开关模块接收控制终端的控制信号进行断电。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终端将电表设备断电后,通过无线网络向便携电子设备发送通知。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通知为email邮件或者短信。
上述技术方案中,便携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电脑,都是用户经常使用到的设备,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到用户。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表设备为插座式电表,可以方便安装和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表设备是具有电表功能的插座,而且带有过流保护功能,还能通过无线网络或者短信及时通知用户;此外控制终端能把收集到的用电数据整理统计成用电量数据库并提供方便用户浏览的网页形式,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便携电子设备访问该网页的IP地址以获知用电情况,是现有技术上无法比拟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终端;2、电表设备;3、便携电子设备;4、无线收发模块;5、解码模块;6、控制模块;7、存储模块;8、数据处理模块;9、GSM模块;10、取电模块;11、输出模块;12、取样模块;13、A/D转换模块;14、寄存模块;15、编码模块;16、开关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冠榕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冠榕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8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