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清水丝绵制作服装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3745.4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1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锐麦时装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00 | 分类号: | A41D1/00;D01C3/00;D01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清水 丝绵 制作 服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水丝绵的新应用,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采用清水丝绵制作服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来自中国余杭的清水丝绵有着1500年的历史,是一种传统手工生产技艺,清水丝绵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并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清水丝绵是一种具有天然、环保、可循环、手工感、绿色健康概念的“新材料”,但是清水丝绵作为一种传统的材质,在我国仅仅局限于家纺类用品的填充材质,其运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提升。
未来中国服装产业必将向市场品类多样化细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端消费市场的逐渐形成,有设计感的、高端的家居服装类产品一直是个市场空缺。并且这是一个新兴的,很有设计空间、延展空间、话题性和高附加价值的服装市场,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决定着未来清水丝绵在未来多样化、年轻化、时尚化市场中亦有立足之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清水丝绵制作服装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使古老的材料适合现代服装工业的要求,可以独立的或是混合其它更加现代的针织材质,变得多样化,现代化。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采用清水丝绵制作服装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煮蚕:把蚕茧用纱布袋装好,放入大锅内,加清水至与蚕茧相平,用旺火烧煮并不停翻动,烧煮1h,待丝胶溶解,茧层发松,无生块时起锅;
b、剥茧:将煮好的蚕茧用清水漂洗,边踏边冲洗,将蚕茧中的碱水和蛹油挤出,把蚕茧放入冷水中,分个先剥开,拉扯后,套在手上,一只手套3~4颗蚕茧,做成小棉兜;
c、开棉:将小棉兜带水用力拉开,并绷到U型绵扩上,将小丝棉兜扯开扯匀,扯薄边缘,敲掉生块,捡净附着物,撑成一个厚薄均匀、无杂质的大棉兜;
d、晒晾:将大棉兜甩开,手工甩制定型,用线串连,将串连好的大棉兜挂于竹竿上,晒干后即成丝绵;
e、拉丝棉:手工将丝绵拉伸成片状;
f、捻线:将片状的丝绵用手工搓捻成线状;
g、着色:使用天然染色剂或化纤染色剂进行服装纺织类的着色;
h、针织工艺编织:用清水丝绵纺好的纱线编织成针织服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f后,将清水丝绵纺成的纱线用针织技术制成衣片,所述衣片再组合成服装。
本发明还可以在步骤f中,将片状丝绵纺织成以清水丝绵纱线为基础并混合其它材质的混纺纱线,其它材质为羊毛、棉、氨纶、腈纶、天丝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在步骤a中,每个纱布袋装1~2斤蚕茧,在烧煮蚕茧的大锅内加入2两碱粉和2汤匙香油。
本发明用清水丝绵制作服装,是这种古老材质的第二种形态最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的最好方式,是真正意义上改变清水丝绵的现状和民生的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改变清水丝绵的物理结构,使得这种古老的材料能适合现代服装工业的要求,可以独立的或是混合其它更加现代的纱线材质,使得清水丝绵的表达形式变得多样化,现代化,同样提升了材质运用的多面性与价值感。本发明采用清水丝绵制作的服装具有质朴却高尚的东方灵气,在现代设计的基础上,传承着一种朴素而写实的东方意识,清水丝绵是一种具有高舒适度、全新并自然的时尚材质,运用在家居产品中,能够展现出比棉质更高贵的天然质感,应用在服装中,会拥有更广阔的舞台,甚至出现在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传统材质的方向和崭新未来所在。
本发明采用清水丝绵制作服装的方法还具有以下优点:
1、品质高贵:丝的第二种存在形式——打破传统观念对丝绸存在形态的认知,原来丝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2、可以100%运用,也可与其它成分的纱线进行混纺运用,可延伸多种形式的产业链,商业价值上升空间非常大;
3、纯天然材质,品质特征非常有中国文化的内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锐麦时装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锐麦时装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37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