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裂导线间隔棒紧固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9721.1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6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姜广敏;王芝茗;王飞;戴鹏;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杨震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裂 导线 间隔 紧固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在500KV线路上安装金具用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500KV输电线路上安装间隔棒的过程中,当间隔棒的线夹接近导线后,需要用工具将线夹的两个夹爪闭合,使间隔棒固定在导线 上。而目前使用的工具都是单丝扣的,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500KV输电线路上安装间隔棒所用工具的效率低下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裂导线间隔棒紧固工具,其特殊之处是在扳手11的头部通过轴承4安装螺母套2,螺母套2的外螺纹为左旋,与螺母3相啮合,螺母套2的内螺纹为右旋,与丝杠1相啮合,丝杠1的下端设有紧固孔1.1,螺母套2的上端与齿轮5固定在一起,齿轮5的中心和压盖6上都有供丝杠1上升的通孔,通过螺杆8安装在扳手11上的拨叉7的左面有两个与齿轮5相配合的棘爪7.2,拨叉7的右面呈凹圆柱面,顶杆9内装有弹簧10,弹簧10的另一端安装在扳手11头部的弹簧座11.2内,顶杆9的自由端与拨叉7的凹圆柱面接触,拨叉7的前面安装拨叉杆7.3,拨叉杆7.3从扳手11头部前面的定位孔11.1中穿出;另有一个在使用该工具时插入丝杠1下端紧固孔1.1内的紧固棒12。
使用该分裂导线间隔棒紧固工具时,首先使间隔棒某个脚的线夹两个夹爪靠紧导线,将螺母套2和丝杠1插入线夹的孔中,使螺母3压在上面夹爪上,丝杠1从夹爪的孔中穿出后将紧固棒12插入丝杠1下端的紧固孔1.1中。然后拨动拨叉杆7.3,使一个棘爪7.2与齿轮5接触,逆时针旋转扳手11的手柄,使齿轮5和螺母套2左旋,由于螺母3压在线夹上面不动,所以螺母套2上升。从相对运动的观点看,螺母3下降,向下压紧线夹的夹爪。由于螺母套2与丝杠1之间是右旋,又由于丝杠1的下端已经插入紧固棒12,使得丝杠不能转动,于是丝杠1也上升。带动紧固棒12将线夹夹紧。若卸下该分裂导线间隔棒紧固工具时,只要将拨叉杆7.3移到定位孔11.1的另一端,使拨叉7的另一个棘爪7.2与齿轮5接触,反向转动扳手11的手柄,使齿轮5和螺母套2右旋,螺母套2下降,丝杠1也下降,使紧固棒12和螺母3与线夹脱离,抽出紧固棒12,再卸下该分裂导线间隔棒紧固工具。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使用该工具紧固导线间隔棒的线夹时,由于螺母3压在线夹的上片夹爪上,又由于螺母套2和丝杠1同时上升,带动紧固棒12上升使线夹闭合。该工具与原来的工具相比,安装速度提高一倍,并且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全剖视图,图2为局部放大图A,图3为俯视图,图4为卸掉压盖6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分裂导线间隔棒紧固工具,它是在扳手11的头部通过轴承4安装螺母套2,螺母套2的外螺纹为左旋,与螺母3相啮合,螺母套2的内螺纹为右旋,与丝杠1相啮合,丝杠1的下端设有紧固孔1.1,螺母套2的上端与齿轮5固定在一起。一根下端有螺纹、上部是光杆的螺杆8将压盖6和拨叉7安装在扳手11上。齿轮5的中心有第一通孔5.1,压盖6上有与齿轮5上的孔5.1对应的第二通孔6.1。当丝杠1上升时从这两个孔中穿出。拨叉7上有供螺杆8穿过的安装孔7.1。拨叉7的左面形成两个与齿轮5相配合的棘爪7.2,拨叉7的右面呈凹圆柱面,顶杆9内装有弹簧10,弹簧10的另一端安装在扳手11头部的弹簧座11.2内,顶杆9的自由端与拨叉7的凹圆柱面接触,拨叉7的前面安装拨叉杆7.3,拨叉杆7.3从扳手11头部前面的定位孔11.1中穿出。该工具使用时,将拨叉杆7.3置于定位孔11.1的一端,使棘爪7.2接触齿轮5。利用棘轮棘爪的关系就可以来回转动扳手11的手柄,带动齿轮一个方向转动。另有一个紧固棒12,在使用该工具时将它插入丝杠1下端的紧固孔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9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