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铁工序间环保型防锈清洗液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4464.2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4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红;王桂香;乔英杰;王洋洋;邹云;李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G1/06 | 分类号: | C23G1/06;C23G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铁 工序 环保 防锈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金属清洗液,尤其是一种铸铁工序间清洗与防锈处理液。
背景技术
工序间防锈是指加工过程中的防锈,即加工的零部件在每一道加工工序后,在进入下一道工序前,需要物流或短期贮存过程中,采取临时性的防锈保护措施。对于机械零件,在清洗过程中要防止腐蚀、出现暗锈及干燥过程的返锈。有时,工件会因生产要求,在前一工序加工完后,在进入下一工序前会存放数天至一个月,这时清洗剂必须要有防锈能力。目前的水基防锈剂多采用亚硝酸盐和铬酸盐钝化技术,但所用的主要原料具有较大的毒性。我国在降低亚硝酸盐的用量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防锈效果还不理想,且未消除公害问题,环保型水基防锈剂的研制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环保、清洗、防锈、杀菌、防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铸铁工序间环保型防锈清洗液。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组成包括磷酸钠1~10g/L、硅酸钠1~5g/L、苯甲酸钠1~10g/L、聚乙二醇2~10mL/L、烷基酚聚氧乙烯醚0.4~3.0mL/L、OP乳化剂1~10.0mL/L、三乙醇胺8~30mL/L、植酸0.3~4mL/L、硅酮消泡剂0.5~3mL/L、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0.2~5mL/L、水余量。
本发明中的植酸(C6H18O24P6)为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机磷酸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缓蚀及络合能力,通过与配方中其它组分反应在铸铁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透明单分子膜,有效地阻止腐蚀介质渗入金属表面,防止铸铁生锈,该层膜对后续处理无影响。植酸还具有很好的抗硬水能力,能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本发明完全替代了传统使用亚硝酸钠作为防锈剂的清洗工艺,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排放,无任何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该发明的清洗液可循环使用,处理过的铸铁可保持15-45天不生锈,远远优于传统工艺的清洗效果。本清洗液可用于超声清洗或高压清洗,无大量泡沫产生。该清洗液使用温度为50-80℃。
本发明产品不含亚硝酸钠及铬酸盐,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排放,无任何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本发明的清洗液是一种环保、清洗、防锈、杀菌、防腐的多功能金属表面清洗液。本清洗液可适用超声清洗或高压清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
秤取5g磷酸钠、3g硅酸钠、5g苯甲酸钠固体,再分别量取1.0mL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mL三乙醇胺、1.2mL植酸、8mL聚乙二醇、5mLOP乳化剂、1.0mL硅酮消泡剂、3mL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加入到1L自来水中,用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对其进行抽虑,取滤液即可用于清洗。取50mL上述滤液,加热温度至60℃,取一铸铁片(1.5cm×2.0cm),放入准备好的滤液中漂洗1min后取出烘干,室温放置,观察铸铁片开始绣蚀的时间为32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4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对无旋转及相对转速调整装置
- 下一篇:网球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