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久抗静电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9481.1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4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胥正安;刘春燕;罗周荣;清水壮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21 | 分类号: | D06M15/21;D06M15/564;D06M13/224;D06M15/263;C08F290/06;C08F290/14;D06M101/32;D06M10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久 抗静电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耐久抗静电性能的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由此,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不断的进入到纺织品行业。纺织品的功能性整理加工不断地增多,通过赋予纺织品特殊的功能性来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在织物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纤维相互间或同其他物体接触摩擦都会产生带电现象,若电荷不断积累而未能消除,就会造成各种静电现象。静电使合成纤维织物加工困难,易吸附灰尘,而且静电产生的电火花,可引起爆炸和火灾。
目前,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通过纤维合成,添加高吸湿性功能性单体,使纤维本身具有亲水性和抗静电性,从而改善纤维的服用性能。但是这种方法对技术要求高,现实生产中较少采用。(2)是通过在后加工时对纤维进行接枝改性,在纤维大分子链上引入亲水性基团,在纤维表面生成亲水性基团,达到改变纤维抗静电性能的目的,但是此种方法目前停留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应用于生产。(3)是使用亲水性成膜剂,均匀吸附在纤维表面,使纤维表面形成亲水层,从而达到提高纤维抗静电的目的。如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9-13527中了介绍了一种洗涤耐久性优越,且具有染色及还原洗净耐久性的纤维构造物,通过在单纤维表面覆盖以聚环氧烷链段为主体的主链的两端或一端、或者主链的侧链上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酸基团和/或甲基丙烯基团的单体,以及三氮杂苯单体的树脂膜来达到发明的目的,但是由于考虑到抗静电洗涤耐久性,其树脂膜中必须含有三氮杂环成分(来源于三聚氰胺),所以会造成纤维构造物的手感欠佳,降低穿着舒适性。
又如CN101492885A中公开了一种抗静电纺织品,通过在单纤维的表面包裹抗静电皮膜状树脂层,其抗静电耐久性为经过JIS L 0217 103号标准洗涤20次后摩擦带电压测定结果在3000V以下,虽然该申请在抗静电洗涤耐久性及手感方面均没有问题,但由于皮膜中含有抗静电粒子,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皮膜容易磨损,粒子外露,降低使用年限;而且如果抗静电粒子分布不均匀的话,也会造成最终产品的抗静电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手感柔软、初期抗静电性能及抗静电洗涤耐久性能均佳的织物。
形成本发明的织物的单纤维表面上覆盖有树脂膜,该树脂膜主要由具有如下特征的单体A及单体B聚合而形成:单体A:分子链段含有聚氧乙烯醚链段,且分子链的两端、或者分子链段的一端和分子的侧链中至少含有两个以上丙烯酸基或者甲基丙烯酸基的单体;单体B:至少含有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羰基的单体。
上述树脂膜中还含有成分C,所述成分C为聚氨酯类、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的织物的初期摩擦带电压在1000V以下;根据JIS L 0217 103号标准家庭洗涤20次后,本发明的织物的摩擦带电压在1500V以下。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是:
形成本发明的织物的单纤维表面上覆盖有树脂膜,该树脂膜主要由具有如下特征的单体A及单体B聚合而形成:单体A:分子链段含有聚氧乙烯醚链段,且分子链的两端、或者分子链段的一端和分子的侧链中至少含有两个以上丙烯酸基或者甲基丙烯酸基的单体;单体B:至少含有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羰基的单体。
上述单体B为高吸湿性丙烯酸类小分子,该类小分子与单体A发生聚合反应后,在单纤维表面形成均匀的树脂膜,改善了纤维的吸湿能力,进而提高了最终产品的初期抗静电性能。而且由于单体A和单体B反应充分均匀,有效改善了抗静电粒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单体B的结构如下式所示:
CH2=CH-R
R为-COO盐、-COOH、-CONH2、-CONHC(CH3)2CH2SO3H、-CONHC(CH3)2CH2SO3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形成本发明织物的单纤维上覆盖的树脂膜中优选还含有成分C,成分C为聚氨酯类、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或两种。通过含有成分C使得覆盖在单纤维表面的树脂膜不易脱落,原因是成分C自己聚合反应后,与单体A和单体B聚合形成的高分子,形成互穿网络状结构,该结构在水洗条件下不易脱落,从而达到提高洗涤耐久性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94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